Appearance
历史上地区生产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我有个问题,就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为什么会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我知道这个是阶级斗争决定的,但是为什么各个民族之间阶级斗争形势会有不同?
照理说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和民族的生产力就发展的快,而有些就非常慢。
这是由于在历史上的不同地区,由于彼此之间生产存在着隔绝和分裂的,彼此之间的并不是像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各个地区的经济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各个部落都是以小规模进行着生产,在彼此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着生存和生产。这时候人们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地区气候宜人适合生产,有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都很差。生产力是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在最初各个不同地区进行生产时,首先是要和不同的地理因素和环境条件做斗争。一些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比较好,土壤适合耕种和发展农业,这里的生产力水平就会高于那些不太适合耕种和地理环境差的地方的,因而这里的经济就有可能比别的地方的经济率先发展起来。像欧洲人还生活在靠近寒带的地区,他们的生产首先还要与恶劣的寒冷气候作斗争;非洲尽管资源优渥,但是并不意味着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们就可以把矿藏挖出来使用,矿藏吃不了饭,而且由于整个非洲大陆大面积都受到热带气候的支配,导致了普遍的干旱和广大的草原,狩猎成为了最初的原始社会主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人类在和自然界作斗争的时候,也即结成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又发生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从事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直接被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不能够脱离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而存在的。那么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革,被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也必然不断地改造着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而这种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又奠基着其他一切从生产关系中派生出来的其他社会关系,制约和规定着社会结构。人们由于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进行的实践也由于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分化,不存在统一的实践,也就不存在统一的思想。处在生产关系中的剥削阶级和主导地位的人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而占有着另一部分的剩余劳动,这一活动又产生着剥削阶级的世界观,从而剥削阶级所产生的一切“社会精神生活”都必然从生产关系中产生,产生的精神又要维护这一生产关系,也即剥削阶级剥削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剥削阶级的一切的社会政治精神都为维护这一根本的阶级利益。这是被基础所决定着的上层建筑。
后期欧洲发展资本主义最早是不是也是因为欧洲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农业比较发达?
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矿产吃不了饭,人类在封建社会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是有限的,不能拿资本主义下对矿藏开发的条件套在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在封建地主的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下农民阶级改造了长江种上了水稻,但是这种改造过程是受到了在地主阶级不断的压榨和奴役的过程,克服与征战自然是伴随着无数农民与奴隶的死亡与痛苦中的,肥沃的土地取代了过去的贫瘠的沼泽,但这带来了中国的地主阶级势力的强大,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富裕首先是被地主阶级所占有了,大面积的土地被他们兼并和控制用来剥削和压迫我国的农民阶级。
同时,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根本不是因为矿藏资源丰富。在封建社会不论中国还是其他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是农业生产,而欧洲的情况完全是由于欧洲的阶级斗争的情况决定的。在欧洲的建立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下的生产关系,也是地主阶级兼并大面积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地位。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独立性,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欧洲存在于中国不同的上层建筑,也就是政治制度不同。中国是经过了统一战争建立起封建地主的中央集权制度,可是欧洲不是。由于封建地主生产本来就具有相互独立性,进行着土地割据,因而这种条件下欧洲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是分封制,地主成为了一个城堡的主人,城堡与城堡之间彼此的联系没那么深刻,相互之间存在着隔阂。也就是说,不同的城堡之间的压迫程度都不尽相同,彼此之间的阶级矛盾有的缓和有的深刻,而较为缓和的地区由于存在着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为一些农民冲破农奴制的枷锁提供了条件。一些农奴挣脱了地主阶级在土地上对他的束缚,在封建社会挣扎到了城市自治市民的地步,而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更由于不同地主城堡之间彼此存在的严重的割裂,这也为不同城堡之间的商业贸易提供了场所和需要。这些已经摆脱农民身份的城市市民就成为了商业贸易者,他们承担着一定的商品贸易并在这中间积累起来了大量的货币财富,也为其中的一些人在城市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可是中国不同,中国尽管也不能不存在着因大地主阶级土地兼并导致的土地割裂的状态,但是由于上层建筑中建立起了强大的封建地主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大地主不允许地方地主进行自治,要服从中央大地主的领导。因而在这样压迫下,导致我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到明朝左右才开始产生。这是由于明朝时期我国的封建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极度发达了,商业贸易发展起来了和为了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各种货币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又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经常性处于顺差地位,导致世界上的黄金和白银也流入我国。这一时期,农民上交的地租也由过去的实物地租转为了货币地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在江南地带小范围的发展了起来。但是由于地主阶级的压迫以及统治的腐朽和没落,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了清朝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经在广东、江浙地带比较普遍的出现了,但是这种生产还是带着浓厚的封建剥削,新的工人也受到着双重的压榨。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阶级的资产阶级,是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仍是不断的发展壮大的。可是欧洲早在中国还处于明朝的时期就已经先后成为了资本主义,靠着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推动,工业革命和帆船技术的发展,他们跨海远扬,对非洲和美洲以及印度进行疯狂的掠夺,黑奴贸易兴起和殖民掠夺,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原始资本,这时欧洲的已经领先中国了,并在17世纪开始对中国的逐步殖民和蚕食。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是当时的地主阶级为了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对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破坏,避免欧洲的廉价工业品摧毁中国的封建经济,马克思把廉价工业品称为是摧毁一切传统经济的万里长城的经济重炮。欧美的资本主义以及后来最新的帝国主义下只是将这种不平等关系发展的更加彻底,中国也开始和其他殖民地国家被世界上最富有的六个资本主义国家所殖民,均为了他们的殖民地或半附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