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01、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一切矛盾的胚芽
商品诞生的条件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一个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商品,到了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出现了经常的商品交换,随后才出现商品生产。而且,商品生产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需要经过商品交换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商品生产也将随之消失。因此,商品生产不是永恒的经济关系,而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生产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恩格斯指出:“随着 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出现,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由于社会分工,才产生了交换的需要。
但仅仅有社会分工,还不能决定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一定要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商品生产的出现还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那就是私有制。在私有制下,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别人不能随便拿走。私有者为了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有把各自的产品当作商品,比较其中的价值,按照对等转让、互不吃亏的原则进行交换。可见,社会分工仅仅决定了生产者要互相交换产品,至于这种交换为什么必须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根子还在私有制。
最初的商品生产是小商品生产,也叫简单商品生产。它是指小生产者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和自己的劳动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体现着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就是在小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小商品生产虽然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但却有根本的区别。小商品生产是建立在个人劳动的基础上,生产者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没有剥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则是建立在雇佣劳动的基础上,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在商品买卖的背后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中,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商品生产处于从属位置。资本主义时期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商品生产成了社会生产的普遍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开头就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在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列宁说:“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一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 小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又推动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变化和最终走向灭亡。可见,商品生产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起点,而且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一切矛盾的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