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二节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肯定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第二节: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肯定否定之否定

其实我们在学习德国古典哲学关于黑格尔哲学部分就谈到了一部分,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黑格尔提出了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凡是现实的东西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东西就是必然的”。

不同的阶级立场有不同的解释,恩格斯正确阐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并改造性的提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他认为现实性本身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曾经是现实的东西,随着必然性的消失变为不现实,并被新的现实所取代。现实性就是肯定方面,不现实性就是否定方面,新的现实就是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这一过程简述了肯定否定的运动规律,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一切现有事物总归要被新事物取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而黑格尔不敢主动推出这一革命性结论,是由于他所代表的是具有两面性的德国资产阶级。 一方面,有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主义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带有软弱性和保守性,又被法国无产阶级大革命吓倒了,相对于革命的无产阶级而言他们更愿意与容克贵族结盟,因此不敢公开向封建制度挑战,而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一规律也是由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决定的,这个运动过程包含三个阶段,我们都知道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还没有发生转化时,肯定方面居于主导,这就是肯定阶段。矛盾内部的另一方即否定因素尽管这时只是次要方面,但矛盾着的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物质条件变化了,超过了原有事物的限度,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另一方即否定因素居于主要方面,一事物就变成他事物,这就是否定阶段。新事物内部还有新的矛盾运动又要被另一方否定变成另一事物,这就是否定之否定阶段,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一次比一次更高级。我们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总过程,否定因素有代表新生事物的革命因素和腐朽事物的反动因素,但不管哪种否定都是质变。

1。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当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的性质不变,这是事物的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通过斗争战胜了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发生质变,否定自己,变成另一事物,这叫做事物的否定阶段。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包含着自己的矛盾,由于同样的原因也要发生质变,否定自己,变成另一事物,这是否定之否定阶段,也就是新的肯定阶段。这是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肯定到否定,一个是由否定到肯定。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总是使事物发展到了比较高级的程度。这是事物发展所遵循的一般道路。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表现为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为什么说这是波浪式的运动呢?

因为由肯定到否定,是事物由正面走到反面的过程;由否定到肯定,则是由反面走向反面的反面的过程。反面的反面同原来的正面是不同质的,但是它却在新的基础上重复了原来的正面的某些特征,以至出现一种“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的现象,形成了一个周期。就这个意义说,它又“回到”了正面,不过不是原来的正面,而是新的正面。如果把原来的正面即肯定阶段比喻做“波峰”的话,那么事物的反面即否定阶段就好比是“波谷”,事物的新的正面即新的肯定阶段就好比是新的“波峰”。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就好比是由“波峰”到 “波谷”、又由“波谷”到“波峰”。两个“波峰”之间就出现了“仿佛回复”的现象,形成了一个周期。所以说,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是走“之”字路的,而不是走“一”字路的;是往返曲折的,而不是径情直遂的。

为什么又说这是前进运动呢?

因为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肯定阶段被否定了,这是一个前进;事物由否定阶段到新的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又被否定了,这又是一个前进。由原来的肯定阶段到新的肯定阶段,决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循环,新的肯定阶段是本质上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更高级的阶段。所谓“回复”,仅仅是“仿佛”回复,并不是真的回复;仅仅是 “某些特征、特性等等”的回复,不是全部的回复;是“在高级阶段上”的回复,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回复。

正如由第一个“波峰”到第二个“波峰”,看来仿佛是又回到“波峰”了,但是第二个 “波峰”的位置却比第一个“波峰”的位置前进了。事物通过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循环往复,不是在原来的地方兜圈子,而是实现了由低到高级的发展,正像长江波涛滚滚地向前奔流一样。 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现在我们就举一些最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先看自然现象。例如,麦粒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芽生长,变成了植物,这是从肯定到否定;植物经过一系列的生长环节,最后又产生麦粒,于是麦秆就枯萎了,这是由否定到肯定。从麦粒开始又回到麦粒,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际上新产生的麦粒不仅数量比原来的麦粒更多,而且如果经过人工培育的话,品种也会有所改进。

再看社会现象。例如,原始公社是无阶级的社会,原始公社发展到顶点就否定了自己,就变成了阶级社会,这是由肯定到否定;阶级社会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又将变成无阶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由否定到新的肯定。

由无阶级的社会到无阶级的社会,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际上共产主义社会却比原始公社高级得不可比拟。

又如,修正主义的出现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受到破坏,这是由肯定到否定;然而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坚决斗争必将彻底击败修正主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新团结起来,这又是由否定到肯定。由团结到团结,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实际上,战胜了修正主义之后的团结是在更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的基础上的团结,是更加巩固的团结。

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前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武装增强了,这是肯定方面。但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博古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处于领导地位,毛主席等革命派被排挤打压,他们在反“围剿”中推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方针,如“御敌于国门之外”,用阵地战、堡垒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敌人打正规战,使红军陷于被动,最终导致反“围剿”失败,造成重大伤亡,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 万余人,途中又出现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经过一路苦战,到达陕北时仅剩约7000 人,这是反动的否定因素。虽然党的人数减少了,根据地范围缩小了,但是这个过程中党经历了锻炼,从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遵义会议和建立了陕北中央根据地之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居于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了,路线对了革命力量就会壮大得更为迅速,后来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新的肯定阶段。

再看思维现象。例如,在哲学史上自发的辩证法被形而上学所否定,这是由肯定到否定;形而上学又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否定,这又是由否定到肯定。

由辩证法到辩证法,仿佛是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却是同自发辩证法根本不同的科学的辩证法。

此外,如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实践,特殊——一般——特殊,具体——抽象——具体等,都是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2。对曲解这一规律的若干论点的批判

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本来是支配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但是,对于这个规律,历来有种种曲解和误解。下面我们就对几种常见的错误意见进行一些分析和批判。

第一种意见:不是把否定了解为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而是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例如有人问:把麦粒磨碎了,这也是由肯定到否定;可是它如何再从否定到新的肯定,如何表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表明了提问者是以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否定的。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不是从外面把事物的正常发展过程打断。把麦粒磨碎,这就结束了麦粒内部矛盾的发展史,打断了正常的发展过程,使麦粒沿着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肯定的发展成为了不可能,当然也就无所谓波浪式的前进运动了。肯定否定规律本来是事物自己运动的规律,现在既然已经破坏了事物的自己运动,再来问事物是否遵守这一规律,这显然不合理的,正如把一个生物弄死以后再来问它是否遵守同化和异化的规律是不合理的一样。

第二种意见:不是把否定了解为质变,而是把否定了解为量变。有人说:唯物辩证法说事物经过两度自我否定就会表现为一个波浪,出现“仿佛向旧东西的回复”的现象,是套用了黑格尔的三段式,实际上事物的发展并不遵循这个规律。

例如由麦粒到植物是一个否定,由植物到植物的开花又是一个否定,而花和麦粒之间并没有“回复”现象。这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唯物辩证法的肯定否定规律同黑格尔的三段式毫无关系,黑格尔的三段式是用来构造他的唯心论体系的杠杆,是牵强附会地生造出来的东西,是主观意识强加给客观世界的;而唯物辩证法的肯定否定规律则是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中科学地概括出来的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其次,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矛盾双方的根本易位,是质变而不是随便一种变化。由麦粒到植物诚然是一个否定,但由植物到植物的开花则并不是什么否定,因为花不过是植物的器官,开花只是植物的属性,开花后的植物仍然是植物,并没有发生什么质变,只有由植物到新麦粒的产生才是又一个否定。

所以,举出上面的例子来“反驳”肯定否定规律,是达不到目的的。

第三种意见:以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倒退现象为理由,来否认波浪式前进运动的总趋势。有人说: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波浪式地前进,有时也有倒退情况,可见把波浪式前进作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对的。这种意见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波浪式前进正是指的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不是指的个别场合的个别情况。唯物辩证法当然承认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倒退的情况,有时甚至会有严重的倒退,巨大的反复。

例如苏修和中修资本主义复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倒退的情况能不能改变事物的前进运动的总趋势呢?显然是不能的。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复辟倒退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是偶然性,但归根结底事物还是要前进的,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是必然性,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就突出的表现为阶级斗争)决定的,正像大江中的漩涡和回流并不能改变大江东去的总趋势一样。而波浪式前进的规律所反映的本来也正是事物发展的这种一般趋势,可见借口局部情况来否认一般趋势,是不能成立的。这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等到后面那一节会详细阐述。

第四种意见:不是把肯定否定规律了解为研究的指南,而是把它曲解为证明的工具。有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硬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是以肯定否定规律为“接生婆”而创造出来的,似乎马克思的论证:因为资本主义否认了小生产的个人所有制,所以它自己也必将为更高级的个人所有制(即社会主义)所否定,这完全是捏造。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了五十多页的篇幅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所有制怎样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了资本主义,并在最后被资本主义所否定,然后资本主义又怎样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而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为社会主义所否定。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完全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材料和精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完全不需要什么“公式”的帮助。只是在作出了这种科学论断之后,他才指出这个过程同时还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见,说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从肯定否定规律中“推”出来的,是靠了这个“接生婆”“接”出来的,完全是污蔑。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对客观实际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至于一般的哲学原理,只能作为进行这种具体研究时的向导,而决不能作为证明某一种具体结论的工具。把一般原理简单地往具体事物上硬套,而不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的,这是庸俗的教条主义,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却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只有把马列毛主义基本原理和各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推翻帝国主义。

3。这一规律的实践意义

肯定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这对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一、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直线的。在事物发展的长途中,只有实现了第一个否定,才能实现第二个否定,即把事物推到新的肯定阶段。因此,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否定时,我们就应当把它作为前进运动的一个环节来对待,努力通过这个环节来促成第二个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的实现。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更快地把事物推向前进,我们甚至有必要按照事物的特性,有计划地去创造第一个否定,以便实现新的肯定。

就像农业集体化道路,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土改初期是分田单干的土地私有制,后来成立了互助组,这是对分田单干的否定,虽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但农民间进行集体劳动、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农民阶级觉悟的提高,为了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由互助组过渡到了合作社,建立了集体所有制经济,这是新的肯定阶段,随着农业大跃进,集体化优越性充分凸显,为了大修水利设施和扩大生产,从合作社有过渡到了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更高了,这是新的否定阶段,人民公社也必然会被跟高一级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取代。

但是在大跃进时期,走资派利用篡夺的一部分领导权,继续兴风作浪,搞一平二调、浮夸风、瞎指标,以左的面孔妄图整垮新兴的人民公社,反对毛主席的反冒进纠左路线。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苏修撤走专家索要贷款,以刘邓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又推行了一条右的修正主义路线,疯狂砍社退社,实行三自一包,鼓励分田单干,这是对人民公社的否定因素,是反动的否定,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在毛主席为首党中央的正确革命路线指导下,不仅战胜了自然灾害,恢复了国民经济,人民公社还存在,并且在这个斗争过程中更加发展壮大了,更加深入人心了,建立了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核算制,集体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这又是新的肯定阶段。

列宁所说的“为了更准确地前进而后退”,毛主席所说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就是指的这种情形。

例如在我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敌人进行武装斗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往往有计划地放弃一些土地。从占用土地到放弃土地,是一个否定,但是这个否定的作用是积极的。因为正是通过有计划地放弃一部分土地,我们才保存了自己,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争取了时间,积累了战斗经验,教育了群众,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实现第二个否定,即重新占用土地,并且扩大土地了,这显然是“赚钱生意”。

毛主席说“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如果不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走一些必要的弯路,而只肯走主观幻想的“笔直又笔直”的路,结果就会事与愿违,被迫走更大的不必要的弯路。例如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犯 “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志,拒绝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的战略方针,不顾当时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主观主义地提出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一寸土地”的错误方针。这种直线式的做法,使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严重的损失,走了一个大弯路。革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要在复杂多变的革命长途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曲折道路,发挥策略上的灵活性,以便绕过暗礁,顺利地达到目的地。

第二、这个规律又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不是循环的,不是后退的。因此,在估计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的时候,决不可以忘记前进运动的总趋势。后退的情形是有的,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事物前进运动的总趋势。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指出:“和中外反动派的预料相反,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一定要打倒的,人民民主势力是一定要胜利的。世界将走向进步,决不是走向反动。当然应该提起充分的警觉,估计到历史的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可能还会发生;许多国家中不愿看见本国人民和外国人民获得团结、 进步和解放的反动势力,还是强大的。谁要是忽视了这些,谁就将在政治上犯错误。但是,历史的总趋向已经确定,不能改变了。” 毛主席把人民和反动派的发展的总趋势概括为两种相反的逻辑:人民的逻辑是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到胜利”,反动派的逻辑则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他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毛主席在分析任何时期的革命形势时,总是一方面指出斗争道路的曲折性,一方面又指出历史进步的总趋势,用这种思想来武装革命人民,教导革命人民不要被历史发展的曲折现象蒙住了眼睛,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推动历史前进、争取革命胜利这个根本任务。

毛主席说:“我们的让步、退守、防御或停顿,不论是向同盟者或向敌人,都是当作整个革命政策的一部分看的,是联系于总的革命路线而当作不可缺少的一环看的,是当作曲线运动的一个片断看的。一句话,是积极的。”违背了这个原则,必然要陷进右倾机会主义的泥坑。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把革命的领导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主张“一切通过统一战线”(实际上是一切通过蒋介石),这样的妥协和让步就纯粹是消极的,是损害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把革命引向胜利,就必须透过事物发展的固有的曲折性看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必须永远记住,只有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削弱反动力量的妥协,才是正确的妥协;只有有利于更好地进攻的退却,才是正确的退却。在理论上、纲领上、旗帜上的让步,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总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高度的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有时也要实行必要的妥协。但是,不能借口灵活性和必要的妥协,而根本放弃原则的政策和革命的目的。” 就像在二战前夕,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协约,苏联利用了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避免了欧美帝国主义想要将德国法西斯祸水东引的结果,为苏联争取了和平时期,在这个阶段上苏联的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为后来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也是由于苏联建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国防实力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所以德国也不敢贸然进犯苏联。

以及二战胜利后签订的雅尔塔协议,某些机会主义歪曲说是苏联想要和其他帝国主义一样瓜分世界,不支持世界革命了,其实这只是外交上的妥协政策,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苏联也在一定程度维护了被日,德,意法西斯势力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利益,更主要的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战争导致内部政治经济都陷入了危机,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使革命的力量日益壮大,帝国主义为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国内阶级矛盾,而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所以这一协议的出现也正是因为世界革命力量的增强,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是妥协更是胜利。

而且外交上的妥协并不代表着革命原则的让步,事实上在二战胜利以后,苏联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支援世界革命,不管是从物质帮助还是道义支持。当然包括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和德国签订的侵犯条约,以及后来的毛主席和美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是坚持了革命的原则性又发挥了策略的灵活性,最有力的促进革命力量的发展。这是为了进攻而进行的妥协,也是因为当时革命力量壮大了,帝国主义被迫做出的让步,更要看到这一策略的进步性。

现代修正主义者恰恰从根本上违反了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他们硬说什么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的星星之火会导致一场毁灭人类的世界大战,并以此为借口,强迫各国人民停止斗争,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屈膝投降。他们念着所谓“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符咒,硬要各国革命人民俯首听命。谁如果不接受他们的这一套,就是没有“列宁式的勇气”,就是提倡“死尸运动”,就是不懂得革命的“策略”,就是“‘左’倾冒险主义”。他们妄图由美苏两个大国共同主宰世界,扑灭革命。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背叛,对世界革命人民的大出卖。如果不粉碎他们的反革命路线,就会葬送掉世界革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