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1、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21、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由此便决定了“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垄断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都尖锐化了,正如毛主席指出:“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著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但是,两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正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内外一切矛盾严重激化,所以帝国主义变成了垂死的资本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一方面,垄断组织集中支配着大规模的企业和生产,统一指挥着从原料的依次加工一直到制成许多种成品的各个工序,对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部分原料来源和市场容量能作出大致的估计,并加以操纵等等,使生产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产品乃至整个社会财富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而且一小撮金融寡头的私人占有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就必然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各种经济的、政治的危机更加厉害,使资本主义的腐朽趋势不断发展。

特别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更达到了新的高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了。这时,生产社会化的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联合制更迅速、更广泛地发展起来,特别是混合联合有了进一步地发展。混合联合不仅大大膨胀了垄断企业的规模,而且大大扩展了它的经营范围。混合联合使垄断组织一般都掌握了几种甚至多种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并设有推销机构和商品零售网,从而使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更直接、更紧密、更广泛了,并且把生产和销售也密切结合了起长。
  2. 跨国公司有了迅速的发展,垄断组织的经营更加国际化。跨国公司通过它们分布在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把某些产品甚至某些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直接地、密切地联系了起来。这标志着生产社会化达到了更高阶段。
  3. 技术发明和改良过程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了。战后,很多垄断组织都自设或者控制着专门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使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良在垄断组织的统一支配下进行。根据《2024年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数据,全球企业的研发投资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在全球排名前2000家的研发投资企业中,前50家企业的投资额占总投资的40%以上,前10家企业的投资占比达到18.4%。 其中美国共有681家企业进入全球前2000名,研发投资总额占全球的42.3%,居于主导地位。此外,各国垄断组织乙间,在生产技术上既相互竞争,又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合作,达成垄断协定。它们以索取出让费或控制一定股份的方式转让专利权,搞技术输出。
  4. 银行信贷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列宁指出:“银行的密网扩展得多么迅速,它布满了全国,汇集了所有的资本和货币收人,把成千成千分散的经济变成一个统一的全国 的资本主义经济,后来又变成一个全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今天,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银行外,还有保险公司、储蓄机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各式各样的国营信贷机关,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信贷体系。从城市到偏僻农村,从国内到国外,它把整个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使生产杜会化大大发展了。”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味着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活动同垄断资本的运动更紧密地溶合起来。通过国家的财政预算、采购和订货、国家银行的信贷和其他金融措施以及种种“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的政策,就把社会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联系起来,从而使生产社会化在更高的形式上发展了。

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

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更加要求社会生产有组织性,要求生产部门之间协调一致地密切配合、互相适应。只有这样,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才能顺利进行。然而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所固有的混乱现象和无政府状态却进一步加剧了。列宁指出:“在几个工业部门中形成的垄断,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混乱现象更加厉害,更加剧烈。作为一般资本主义特点的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了。卡特尔化程度最高的所谓重工业,尤其是煤铁工业的特权地位,使其余工业部门更加严重地缺乏计划性”。 列宁的这一论述,在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第一,农业落后于工业,农业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更严重了。

  1. 工业中的生产和资本集中远远高于农业。尽管农业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然而目前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农户,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垄断组织还不流行。列宁曾指出,“农业 中的经济单位要多得多、小得多,这就表现出农业的落后性和分散性。”资本主义农业最发达的美国,虽然农场总数急剧减少,大农场显著增加,但就其平均规模来说,与工业企业相比仍然小得多,而且差距更大了。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农业普查数据,美国家庭农场总数大约为200万家左右,而平均农场规模约为440–450英亩(约合1800–1830亩),尽管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但农业部门仅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约1.2%。
  2. 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早在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早已进入大机器生产。当时列宁针对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程度最高的美国写道:“农业中资本主义现在所处的阶段比较接近的是工场手工业,而不是大机器工业”。由于大银行通过土地投资和土地抵押贷款支配了大量土地,加强了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提高了地租额,由于大工业公司插手农业,成立了公司农场,加强了对农业的控制和对中小农场的打击,扩大了“剪刀差”,因此进一步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虽然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是无论在资本投入、技术装备还是组织形式上,农业平均经营规模仍显得较为有限,同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比较起来,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程度还是很大的。
  3. 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发展,加剧了农业落后于工业。帝国主义为了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疯狂进行扩军备战,通过国家采购和军事订货,大大促进了工业、特别是与军事生产有关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实行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工业中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混乱现象更加严重了。

  1. 在轻、重工业之间,重工业垄断程度较高,因而发展较快。相比之下,轻工业的发展速度要缓慢得多。近年来中国重工业(包括钢铁、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的总产值约在30万亿元左右,其年均增长率在6%~7%之间;而轻工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的总产值约在15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通常在3%~4%左右。这表明在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重工业明显领先。而且重工业中的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像钢铁行业的CR4(四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常超过70%,部分细分领域甚至更高;相比之下,轻工业多数行业呈分散状态,如纺织行业的CR4一般在20%~30%之间。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工业迅速成长和扩大,传统工业却日趋衰落。人造纤维的大量生产造成了棉织工业的衰退,电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兴起日益取代煤炭石油等动力资源,就是明显的例证。由于新兴工业部门的不断涌现,与新兴工业有关的部门也随之发展,这就使工业部门结构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但这个过程是自发地、盲目地进行的,因而造成混乱现象。
  3.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展的条件下,军事工业猛烈地膨胀起来,与军火生产有关的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民用工业则日益相对落后。同时,军工产品大都是国家的订货,或为政府所采购。政府军事订货和采购重点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有关企业和部门的盛衰,这也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混乱现象。
  4. 帝国主义国家的巨额军费支出导致了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日益剧烈的通货膨胀,加深了财政金融危机。财政金融危机也大大加深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混乱现象。
  5. 在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金融寡头的统治加强了,垄断组织内部、垄断集团之间、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了。金融寡头和巨大军火商为控制政府、争取更多军火订单的争夺日益加剧了。同时,垄断程度最高的一些工业部门和企业,特别是重工业部门的企业,依仗其垄断地位和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极力压制和打击其他有关部门和企业,使它们更加严重地缺乏计划性。这一切,也必然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6. 随着金融资本的统治和银行资本作用的大大加强,银行信贷盲目扩大与紧缩对工商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混乱现象。

总之,由于资本的垄断和集中,一方面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了,而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却更加陷于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是帝国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表现之一。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加剧了

帝国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资本主 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高度社会化了,生产集中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巨大发展,这就为生产的迅猛扩大创造了物质基础;垄断资本为了攫取最大限度利润和加强竞争力量,特别是在国家瘥断资本主义措施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刺激下,极力增加投资、更新生产设备和提高技术水平,造成了生产的更加盲目扩大。

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了, 市场问题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由于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疯狂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垄断资产阶级对劳动群众的剥削大大加重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普遍的规律,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上发生着作用,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状况更加严重。因此,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被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同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相比较,国内的个人消费市场相对地越来越缩小。

在国际市场方面,垄断资本将从殖民地掠夺的高额利润大部分输出到本国用以满足寄生性生活,中修复辟后也加入争夺世界市场的行列,各国此起彼伏的民族革命运动,原料出口的落后国家成立了各种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保护民族工业,这都使得帝国主义的国外市场也大大缩小了。这一切都使资本主义的市场进一步相对缩小,生产与市场的矛盾越来越扩大了。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经济危机必然要以更为深刻的形式爆发出来。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危机更加频繁,周期进一步缩短。2、危机阶段相对延长,复苏和高涨阶段很不稳定,严重的企业开工不足和大量失业人口即使在高涨阶段也成为经常现象。3、工业生产过剩危机与农业危机、财政金融危机、国际货币金融危机交织并发。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经济患的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病,它已是百孔千疮,无可救药,这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加深和帝国主义日益腐朽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