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以斗争求团结还是无原则妥协的遮羞布?

答疑解惑作者:红花烂漫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讨论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的趋势

电光:为什么说目前不认为农民工是无产阶级,而仍是半无产阶级?

  1. 列宁在他的全集第三卷«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对于农村的半无产阶级,农村无产阶级两词皆有使用。其中,对于农村半无产阶级的描述,主要侧重于仍保有部分土地,但不足以养活自己,而主要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来维生的人或是除了种自己的地外不得不在农村“找外水”(列宁在这里用了这个词,以为接受一些短时的,零散的,临时的,不稳定的雇佣劳动来挣一些钱)以养活自己的人。而对农村无产阶级的描述,则是侧重于生产资料几乎全被剥夺,土地被事实上完全兼并了,完全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或"找外水"来维持生存的人。这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仍保留一部分土地生产资料,哪怕用这种他保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对于维持他的生活来说只占次要方面。
  2. 当今农民的生产确实存在被大量承包的现象。正如红花同志所说的那样,有不少农民种黄烟叶,经济水果等,收获了不愁卖,因为到时自有人回来进行大批量的廉价收购,甚至一些主要农产品,比如玉米,也是收获了在院子里一堆,到时候就有人来收购。这样,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承包关系。但是,这种承包关系,不代表农民的这种承包生产就是无产阶级劳动的性质了。因为:
    • 第一,无产阶级雇佣劳动的几个显著特征,在这种劳动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比如 一般来说 ,劳动不受自己支配,而完全受到雇佣方的支配。一个小生产铁匠接到单子打铁,和工厂铁类工人的劳动,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虽说也受市场的支配,但是我今天想多打点铁,明天少打点铁,今天中午多歇一会,下午少歇一会,这个单子我往后排一排,那个单子我提前几天做一做,这个单子我不接,那个单子我想接,等等,他们的劳动和劳动过程的自主性是很明显的。但是工厂铁类工人则完全没有这种劳动和劳动过程的自主性,是完全的无产阶级性的雇佣劳动。回到这种生产被承包的农民身上,虽然也受市场支配,但是他们的整个劳动和劳动过程,自主性也是极其明显的。什么时候种,种多少,哪几天多干点,哪几天少干点,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打什么药,今天打理这一片,后天打理那一片等等,都是有极为明显的自主性的。
    • 第二,这种生产本身是相对孤立和狭小的,各干各家活,各种各家地,不像工厂劳动或农业产业园大劳动那样具有广泛的联系性,也就是说,这种劳动,它不是大生产。也就是说,个体农户的这种被承包式的生产,虽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但从劳动性质上来讲,本质上仍未脱离小生产的范畴。
  3. 无产阶级是指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的人。诚如红花同志所说,绝大多数民工确实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生产无法维持的了生存。但是他们仍在事实上占有那微小的,切切实实的用作生产的生产资料——小块土地。农民工的劳动的主要方面也确实是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式的雇佣劳动。可能一位农民工,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在打工。但是,打工出卖劳动力,却不是农民工维持生存的唯一构成部分,也不是农民工的唯一的劳动形式和内容。绝大多数农民工是打工劳动与小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比方说农忙完出来打工,收获了卖掉收获的作物,继续打工。比如说六月份,在小县城里,经常能看到卖大量西瓜的农民,他们收获了自己家地里种的西瓜,赶着车,来城里卖,卖完之后,再出来打工。
  4. 在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小家庭。看一个人是什么阶级,不能只看他本人是干什么的,一定要结合他的家庭来看。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小家庭来说,可能夫妻都在外打工,父母在家务农,或是夫在外打工,妻与父母在家务农,亦或是夫妻农忙完后再去打工。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农民工家庭的占主要方面的,就是无产阶级的劳动,而不是小生产的劳动。因为农民工打工的收入,是这一家人赖以维持生存的主要方面。但同时也必须指出,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小家庭,总是打工劳动和小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因此,才称农民工为半无产阶级,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属性,而不是称为半小生产或半小资产阶级。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半无产阶级的农民工,他们身上的"半"字,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正在被迅速的拿掉。比如随着农业领域的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扩张,愈来愈多的农民被排挤,土地生产资料被巧取豪夺,沦为了事实上的无地者。这时的他们,就只能作为彻底的无产者,完全的投入到大工业生产中,或投入到农业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中当一个雇工,这时的他们,也就失去了农民的属性,不再是农民工了。

红花:现如今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生产被农业资本家大量的承包,由于现在的农民尽管丧失了封建土地关系,但仍是小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依靠他个人的土地劳动生活,因此,这种生产上导致自己的剩余产品被大的商业资本的承包商收购,这种活动也只是商业资本对小生产的剩余产品的占有,是商品资本流通的补充,是资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雇佣劳动上的剥削关系是不同的。

问题就在于这里了,问题不在于农民生产的东西被承包,而是相反,是农民的土地被农村的农业资本家用兼并或者抢夺的手段,将他们土地生产资料给集中在了自己手中,使得过去个体农民的部分小土地转化为了农业资本家(中修讲的种植大户)的集中大土地。农业资本家在集中的土地之上展开农业资本主义生产的活动,在集中的土地上种植资本周转较快的经济作物,那些农村里因为土地被掠夺和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在这种情况进入到了他们的资本主义农棚作为农业工人存在。在这种情况我才将农民工不看做是半无产阶级,因为过去他们作为自己生活资料补充的土地,也因为农业上资本家的兼并丧失了。

我也承认存在那些仍保留土地的农民工,尽管这种保留并不能为自己带来过多的生活资料的获取,但仍使他们会将自己的小生产式的土地劳动作为一年劳动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我过去参加过我们村子的农业种植基地的雇佣劳动,在这里就是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是按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领域组织起来的,已经丧失土地的人转化为了农业工人,被农业资本家在农忙时召集过来农业剥削,农闲又被一脚提出(因为我就是被这样踢出了),而后这些农业工人又要去大城市作为城市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出卖劳动力。但我在这时其实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所有雇佣的农业工人当中,存在这样一部分人,他们仍保留自己的土地,在农业资本家农忙的时候,也正是他们农忙的时候,因此在参加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时,他们会将自己的小生产活动放在首位,就很容易迟到或早退,把农业工人的收入仅作为自己的零工收入。因此,他们的活动和那些完全丧失土地的农业工人是完全不同的,这类人可以在具体分析中将其归于半无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中

现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资产阶级在农村的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原本就不把土地生产作为主要方面的农民工们完全丧失了土地,他们的所有收入来源也就只能依靠向不同部门的资本家出卖劳动力取得。另方面,那些过去把土地作为主要来源的小资产阶级,因为资产阶级对他们的生产资料的掠夺和竞争,使得他们相继的破产,在生产关系中沦为依靠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的一员。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更多的小资产阶级农民丧失土地,加剧了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农业资本家也借此压低农业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中修的农业资本主义向小资产阶级农民的扩张,他们的大量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被农业资本家兼并和掠夺,过去掌握土地的一部分农民工他们的土地就在这种条件下丧失,而自己也抛开了半无产阶级的“半”字成为了无产阶级。同时,农业上的资产阶级在对耕地的掠夺中,一般是针对交通便利和土地肥力优良的优等地掠夺的,又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建立起了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贫瘠和交通不便的土地仍是由小资产阶级农民耕种。这就决定了农业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农民竞争的绝对优势,迫使掌握土地的小农面临破产和丢掉土地的趋势,而他们也日益被农业资本家的大农场所吸引在农忙的时候成为一名农民工人,在他们完全丧失土地以前,他们即使被农业资本家短暂的吸引,他们也仍是半无产阶级。

这种对农业上的小资产阶级以及农民工的土地掠夺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农业资本家和农村小资产阶级的竞争会引起农民的破产,以及他们土地的丧失,可这种丧失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被大资本排挤和竞争农民和农民工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折磨过程,也恰恰由于折磨的漫长引起的是小资产阶级农民日益向半无产阶级转化,半无产阶级日益向无产阶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