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8、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28、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代都是起作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意味着各个企业、各个生产部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和经济实力对比的急剧变化。政治发展不平衡意味着各国政治军事实力不同,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水平以及革命时机成熟程度的不同。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各个企业、各个生产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在追逐利润的激烈竞争中,一些企业兴旺和扩大,另一些企业倒闭和破产,一些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另一些部门停滞和衰落。在资本主义各国中,有些国家发展较快,在一段时间里甚至还会跳跃式地前进,另些国家发展比较缓慢,被甩在了后面,它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发生着变化。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就是在这种不平衡的矛盾中发展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成为它们在政治上发展不平衡的基础。这就是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所以,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客观必然性。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这个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

在垄断前资本主义阶段,整个资本主义处在上升时期。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太高,企业相对分散,规模亦较小。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比较平稳的、渐进的。后起的国家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赶上先进的国家。同时,地球上还存在着未被资本主义各国瓜分完毕的领土,后起的国家可以较为顺利地向外扩张,占领尚未被其它国家侵占的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斗争还不会产生世界规模的军事冲突。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是:没有跳跃,不用重新瓜分世界,还不会产生世界规模的战争。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产生了新的特点,它的作用大大加强了。

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出现了跳跃性,一些国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另一些国家。

随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疲,生产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达到很高的程度,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巨大进步,新兴的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有了迅速发展。垄断组织拥有大量垄断资本,完全能够在转瞬间建立起具有先进技术的新型大企业,并使新兴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一开始就直接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大量新的投资迅速建立起新型大企业和新兴工业部门,从而大大加快了经济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赶上和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与此相反,在某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统治使生产技术发展的停滞和腐朽趋势占了上风。旧企业和旧有的工业部门占用着大量的积压投资,使这些企业和部门不可能迅速实现固定资本的更新,新技术得不到迅速推广。因而,这些以旧工业部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后起的以新兴工业部门占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大地落后了。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曾经因汽车和飞机、计算机等行业的发达而在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中占据遥遥领先的地位,在世界各地榨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然而,美帝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生产技术发展的停滞和腐朽趋势十分突出,曾经显赫一时的汽车、钢铁两个工业部门,比起用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新兴工业部门来,已成为陈旧的部门。而那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中修,则以电子工业和新能源汽车、高铁、光伏、激光等新兴工业部门武装起来,迅速跳上了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的舞台,美帝的垄断地位显著地削弱了。

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上的跳跃性还受到资本输出的影响。

某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大量资本输出,虽然从国外获得了惊人的超额利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某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由于以上原因,帝国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跳跃式的特点,各国工业发展速度的差距日益增大,它们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发生了急剧变动。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占第二位。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居第一位,德国占第二位。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居第一位,苏联占第二位。到了二十世纪后期,美国居第一位,日本占第二位。尽管在二十世纪美国工业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而且占世界工业比重由初期的迅速上涨直到二战时达到顶峰,二战后整体趋势是一路下滑。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居第一位,美国占第二位。

为什么中修可以迅速崛起呢?除了由于官僚垄断资本篡夺了建国近三十年以来的劳动成果,在当时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拥有两弹一星的坚固国防力量,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掠夺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垄断利润。

还有一方面就是中修垄断资本增加设备投资更新固定资本的规模较大,一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取得高额利润,作为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也在扩大投资中起了重大作用,中修是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官僚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压榨,通过国家预算强行集中资金,贴补垄断企业,垄断组织得到各种形式的政府贴补作为扩大投资的资金。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固定资本投资,还有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中修将国内外大量闲置资本投资在新能源汽车、高铁、激光、光伏、电子工业、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新兴工业部门,这些部门技术装备水平高,资本有机构成高,市场竞争力强,因此,就在对劳动群众提高剥削程度的基础上,使工业生产增长加速。

而反观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呢?由于他们在一些传统行业取得了垄断地位,更换固定资本又会带来原有资本的贬值,减少垄断利润,严重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而国内大量过剩资本不是用于工业生产而是在国外殖民地或其他地区进行资本输出,而掠夺的剩余价值又很大一部分用于供养资产阶级上层的寄生腐朽生活,尤其是庞大的国家机器即数百万的官僚、工贵、军队等,因此他们的经济衰退的更加明显。

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世界领土已被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地球上已不再有“自由的”、未被占据的土地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强烈要求占据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世界领土的原有划分与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尖锐矛盾,这种矛盾是不可能用和平方式解决的。

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瓜分世界领土的唯一原则是实力,而检验实力大小的根本办法是战争。所以,按照新的力量对比进行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就成为绝对不可避免的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在工业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国际金融力量等方面的力量对比都出现了新的不平衡情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必然加剧这些国家之间为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而争斗。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起着削弱和瓦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强大作用,它对帝国主义的加速灭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斯大林对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特点与作用作了以下概括:“一些国家跳过另一些国家,一 些国家很快地被另一些国家从世界市场上排挤出去,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灾祸的方式周期性地重新分割已被瓜分的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冲突加深和加剧起来,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削弱,个别国家的无产阶级可能突破这条战线,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