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二节:量变和质变二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第二节:量变和质变二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质变和量变往往不是以纯粹的形式进行,而是互相错综的。在量变的过程中有部分的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

1。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因为事物内部往往是存在着诸多矛盾,但事物的本质是由根本矛盾决定的。在根本矛盾未解决前,其他非根本矛盾的解决(即使是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只能引起部分质变,而不会改变事物的全局性质。这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也是一致的,因为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每个阶段上主要矛盾的解决都会引起阶段性质变,从而加速根本矛盾的解决。

现在先说前一种情形。 事物在发生根本质变以前,总的说来是处于量变过程中。

但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却可以有部分的质变。部分的质变,大体上可以分为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两种情形。这两种情形,都必须从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去说明。

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是事物在其内部的根本矛盾以及由此规定的事物的根本的质没有改变以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显现出来的部分的质变。前面说过,质变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互易位置,即矛盾的解决。所以,在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以前,事物总的说来还处在量变过程中,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但是,复杂的事物内部还包含着非根本的矛盾。这些非根本的矛盾却在根本矛盾获得解决以前,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有些又发生了;而每一个非根本矛盾的解决或发生,就是一个部分的质变,就会使发展过程显现阶段性。

毛主席说;“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 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这就是阶段性的质变所以发生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例如,在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没有解决以前,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还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但是由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到垄断时期却是部分的质变。又如,在我国民主革命过程的根本矛盾即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没有解决之前,这个过程的根本的质没有改变,但是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却是部分的质变。

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经济,一级比一级公有化程度更高,生产组织规模更大,社会主义力量更强大,工农联盟更巩固,但就和未来的全民所有制而言也是阶段性的质变,当然对私有制的小农经济而言是根本质变。

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在事物的全部没有发生根本质变以前,在局部范围内显现出来的根本质变。在根本矛盾还没有在全局上解决以前,整个事物仍处在量变过程中,没有发生根本质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根本矛盾却可以在某些局部获得解决,从而导致这些局部的根本质变(这种对局部来说的根本质变,对全局来说仍只是部分质变)。例如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前,每一块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对全国来说就是一个部分质变。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没有到来以前,每一个局部地区的高级社的建立对全国来说也是一个部分质变。

我们改造思想的过程也是如此,在刚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发生彻底转变,也就是说头脑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往往只是倾向革命同情革命,有的是一时兴起图个新鲜,有的是把革命当成时髦不甘落后,有的是带有革命投机思想想当名人,有的是愿意为革命多作贡献成为革命者,当然革命动机不同改造过程也就分先后,在经过思想斗争抛弃了沉迷打游戏、手淫、刷视频等旧习惯,逐渐把大部分空余时间用在革命活动之上,尤其是参与融工改造等革命的实践活动,这时候世界观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主要方面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了,在每斗争掉一部分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都是局部的质变,这也是胜利但还不牢固,不能骄傲要以先锋队标准要求自己,早日彻底转变阶级立场,争当革命派。

由此可见,一方面,部分质变是不同于根本质变的,因为它并不意味着事物的根本矛盾的完全解决;另一方面,部分质变也不同于单纯的量变,因为它意味着事物的非根本矛盾的解决或者根本矛盾在局部范围内的解决。

部分质变同根本质变的界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绝对的。但是,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以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二者的界限又有相对的一面,是有条件的。

在一定场合下为根本质变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下则成为部分质变,反过来也是一样。例如由幼虫到蛹的变化以及由蛹到成虫的变化,单就三者的关系说来都是根本质变;然而幼虫、成虫都是虫,相对于由卵到蛾的变化而言又只是部分质变。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中国的范围说来是根本质变;然而就世界范围说来又只是部分质变。究竟某一种具体变化应当看做根本质变还是部分质变,要依研究的对象而定。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量变质变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指导革命 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条原理告诉我们,在处理革命和建设中的任何问题时,不仅要善于把量变同质变区别开来,而且要善于把部分的质变同单纯的量变以及 根本的质变区别开来。例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一方面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总的量变过程,因而必须严格地区别社会主义的原则同共产主义的原则,反对超越必经的发展阶段而过早地实行共产主义原则,即实现根本的质变;另一方面,又不要忘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可以有部分的质变,因而当条件成熟了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实现一定方面的必要的变革(经济战线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根本质变的到来积极地准备条件。就拿分配制度而言,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了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不劳动不得食这就把几千年来劳动群众的被剥削地位的旧案翻过来了,又要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对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既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又能教育群众与自私自利的私有观念作斗争,树立起共产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原理,同整个量变质变的原理一起,正是毛主席经常强调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则的哲学根据之一。如果违背了这个原理,就必然要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2。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不仅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而且质变过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

当事物的质变开始时,新质并不是同时在事物的全体上出现,而是在旧质的范围内首先突破一点或几点,然后在数量上迅速扩张,直到占领全盘,完成质变过程的。这种新质在数量上迅速扩张的情形,就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例如,金属在达到熔点或凝点时,就开始了熔化或结晶的过程,亦即质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在个别地方出现“液珠”或“晶核”(新质),然后 “液珠”或“晶核”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直到占领全盘,完成“相”转变。又如,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或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到来时,也要经历少数合作社或人民公社(新质)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直到占领全国农村的过程,这都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同量变是不同的。量变并不产生新质,而质变过程中 的量的扩张则每一步都产生新质。 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同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也是不同的。

首先是同阶段性的部分质变不同。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其根源不在事物根本矛盾的解决,因而并不影响事物的根本的质;而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则是根本矛盾得到解决的过程,它的完成也就是事物根本质变的完成。其次,它也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不同。 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这时事物的根本质变还没有开始,新质虽然已经在局部范围内出现,但是旧质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质虽然也可能在量上有所增长,但还不能迅速占领事物的全盘。

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则是在事物的根本质变开始以后发生的,这时旧质的崩溃之势已成,新质将以迅猛的姿态占领全盘,完成根本质变。

例如,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起就有了红色政权(新质),在二十多年的长时问内,红色政权在量上也在逐渐增长: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国民党反动政权还是相对稳定的,旧中国的性质也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因而整个说来,旧中国还处在量变过程中,每一红色根据地的开辟还只能说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但是,到了 1948 年 11 月以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决战阶段到来,根本质变开始。这时反动政权土崩瓦解,解放战争凯歌行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以风卷残云之势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红色政权这一新质的东西迅速地占领了事物的全盘,这个过程就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的原理,对于革命实践也是很重要的。这条原理告诉我们,当事物的质变过程到来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把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张看做完全合乎规律的现象,从而大力地促进它,以加速质变的完成,而不应该以量变的“常规”来衡量这种变化,从而阻碍它。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事物的发展,常常是区别革命派和保守派的标志。有些人之所以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单从认识的根源方面说来,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善于领会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把质变开始以后的量的扩张误认作单纯的量变或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而总是按照量变的“框框”来看待这种质变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例如,当 1955 年下半年我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时,有些同志就看不到我国农村已经开始了由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质变过程,他们还是用量变的老尺码去衡量新过程,因而对于质变开始后的新现象(如大批农民涌进合作社,全国几十万、几百万个合作社迅速成立)觉得不可理解,感到惊慌失措。他们身在质变阶段之中,思想却还停留在量变阶段,所以总认为运动发展得太快了,应当 “坚决收缩”,“赶快下马”。如果按照这样的认识去指导运动,就一定会严重地阻碍运动的发展。毛主席坚决地批判了这种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及时地正确地指导了这个运动,结果就促使合作社这种新质的东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农村迅速地占领了全盘,完成了由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对量变和质变的辩量变和质变证关系作一个概括的说明,这就是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首先,任何质变,都必须以一定的量变作为准备,才可能发生。这是因为,在矛盾的主次双方互易位置、因而打破旧的统一体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在旧的统一体内互相斗争的过程,只有当这种斗争达到最高点时,超过事物本来的度,才能引起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互易位置,没有这个过程做准备,矛盾双方要实现互易位置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恩格斯所说:“没有物质或运动的增加或减少,即没有有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物体的质的。”例如,水的汽化,就必须以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的量变做准备。假如没有水分子间的凝聚力逐渐减弱、扩散力逐渐增强的量变过程,要使扩散力跃居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而实现由水到汽的质变,是不可能的。

同样,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也必须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长期斗争作准备。假如没有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增加,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削弱的量变过程,要使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跃居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实现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质变,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要实现某种质变,就必须十分重视量变的准备。否认了量变,实际上也就等于取消了质变。

19 世纪的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研究了从不同地质年龄的地层中找到的大量化石,确定了古生物的形态与古生物出土地层间的关系。然而他却对这种关系作了错误的解释,认为这是由于地球表面经常发生突然的、大规模的“灾变”引起的。他说这些“灾变”使地球上某些地区的生物遭到毁灭而埋葬于地下,往后,别处的生物又迁到这些地区,又发生灾变,又被毁灭和埋葬,如此循环不已,致使不同地层有不同的生物化石。居维叶的这种没有量变作准备的质变论,就叫做 “激变论”。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居维叶关于地球经历多次革命的理论在词句上是革命的,而在实质上是反动的。它以一系列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单一的上帝的创造行动,使神迹成为自然界的根本的杠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左”倾机会主义者不了解中国革命胜利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才能取得,而幻想在改强我弱的根本形势没有改变以前就首先占领大城市,争取所谓“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种错误从认识方法上说来,就是不了解一定的质变要以一定的量变为前提。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是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总结了人类以往的优秀成果,这就必然是需要花个大力气认真研究的,要有系统化计划性的学习才行,就连资学业取得一定成绩都需要费些功夫更何况马克思主义这一宇宙真理呢。那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学习方法是不负责任的,老幻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学个十几天就弄通弄懂,这是自由散漫和不劳而获思想的表现,这也是过去长期脱离劳动过着寄生腐朽生活的实践形成的,这是一种旧质是要破除的。

而且这类人往往还喜欢把获得的一孔之见立马去炫耀一番或著书立传,自傲自满容不得别人批评,这是面子主义的表现,这些办法都是错误的,有这种情况的同志应该用量变质变规律去分析一下到底该咋办,不仅要有冲天的革命热情,还要有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小资产阶级思想在方方面面都害人不浅,不破不立的破就是要割掉小资产阶级尾巴,在破旧的过程中新的革命的思想也就树立起来了。

其次,任何量变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质变。这是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当矛盾双方共居于统一体中的时候,事物处于量变状态;但这个统一体是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的,归根到底它要被矛盾双方的斗争所打破,于是事物也就进入质变状态。诚然,量变在一定的限度内不影响事物的质 的稳定性,但这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才是如此。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终于要突破这个限度,而引起事物的质变的,这是量变的必然趋势,一切事物归根到 底都要通过质变而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列宁说:“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断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如果否认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就等于否认了新事物产生的必然性,否认了世界的前进运动,这正是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形而上学观点。

作为形而上学的近代形态的庸俗进化论并不赤裸裸地否认事物的发展(因为近 代科学已经确凿地证明了事物的发展,要公然否认是很困难的),相反地,它也在字面上“承认”发展。但是,它所谓的“发展”,是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的 “发展”,是让旧东西永远保存下去新东西永远不能产生的“发展”。承认这样的 “发展”,既可以保持似乎与近代科学成果不相抵触的外貌,又可以不损伤腐朽事 物一根毫毛,对于反动统治阶级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正因为如此,反动的资产阶级就把这种理论当作对抗唯物辩证法,反对革命的武器。

实用主义者胡适为了阻挠中国革命,曾经大卖气力地贩卖过庸俗进化论。他说:实用主义“不承认根本的解决。他只承认那一点一滴做到的进步。”他像牧师说教一样地劝导人们只注意在反动统治的范围内去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而千万不可以用革命的手段从根本上推翻反动统治。胡适的这种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效劳的谬论,早已被中国人民革命的车轮碾得粉碎了。

作为资产阶级代理人的修正主义者为了散布改良主义的幻想,麻痹革命人民的 斗志,也必然要拾起庸俗进化论的破烂武器。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之流,曾力图“用‘素朴的’(而且是平静的)进化论去代替‘狡猾的’(而且是革命的)辩证法。”他们力图证明,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而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是不必要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同老牌修正主义者一模一样,重弹庸俗进化论的老调。他们大力鼓吹“和平过渡”的谬论,硬说仅仅通过议会斗争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他们害怕革命人民看穿了他们的欺骗阴谋,故意赶紧声明 “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方针同右翼机会主义者的改良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神情是十分可笑的。其实,正如列宁早已指出的:“资本主义自己替自己造成了掘墓人,自己造成了新制度的因素,但是,如果没有 ‘飞跃’,这些单个的因素便丝毫不能改变事物的总的状况,不能触动资本的统 治。”现代修正主义者既然从根本上修正了必须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的原理,不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完成质变,那么他们的方针同右冀机会主义者的改良主义就不是“毫无共同之处”,而是毫无不同之处。他们的声明不过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罢了。

如果说现代修正主义者比起老修正主义者来有点什么新奇之处的话,那么这点 新奇之处就在于他们把庸俗进化论用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他们竭力把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描写成为一种平静的进化过程。他们宣称,既然无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政权,就永远不需要革命了;只要多生产点面包和黄油,共产主义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了。他们说;“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逐渐过渡的特点在于:不仅在上层建筑中不发生变革(这已经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点),而且在国家的经济中也不发生变革。”这就是说,量变质变规律对于社会的发展从此不起作用了,以后人们将只看到一种平静的量变了。这种谬论,是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公然修正,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实际情况的极大歪曲。

事实表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充满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无论在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都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需要不断地进行各个领域中的革命,不断地解决矛盾(这些矛盾中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而矛盾的解决要有量变作准备,尤其需要通过质变来完成。只有把这种“兴无灭资”的斗争五代、十代甚至几十代地坚持下去,才能够最终地消灭阶级,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搞革命,只依靠所谓 “逐渐过渡”,那就不仅永远到不了共产主义,而且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把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掉。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完全证明了的客观规律。现代修正主义的谬论,完全是为资本主义复辟开辟道路的。

中修上台后也是捡起苏修的破烂,大唱阶级消灭论,阶级矛盾也不存在了,只需要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实现的大同社会了,他们现在共产主义都不敢提了,认为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彼岸世界,是永远实现不了的。当然在中修社会下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社会主义,这种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只能通过剧烈的阶级斗争,也就是说要经过飞跃才能实现质变,而不可能通过发展生产力就能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现在挥之不去的工农商业交织一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将生产力按照应有的水平发展下去,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出现经济大倒退,连生产资料也不能全部发挥作用,这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即垄断的、寄生的、垂死的决定的,只有变革上层建筑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这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起决定作用了。

2024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一季度:73。6%,二季度:74。9%,三季度:75。1%,四季度:76。2%。

就拿四季度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来看:采矿业:75。6%,制造业:76。4%,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4。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3。9%,食品制造业:70。7%,纺织业:7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8。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9。3%,通用设备制造业:79。6%,专用设备制造业:76。7%,汽车制造业:77。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9。4%。

当然这个数据和中修的实际情况还是有较大缩水的,是经过美化修饰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中修的真实经济状况。中修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目前算是全球第二大帝国主义,拥有世界上第二多的殖民地和第一多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经济都如此困难更不要说其他帝国主义了,各帝国主义之间为了争夺剩余价值,转嫁阶级矛盾,重新瓜分世界市场总要打起来的,现在的局部热战和贸易战就是表现之一,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消灭经济危机,才能消灭帝国主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