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27、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矛盾
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总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必然出现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而在第一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各部门的增长速度,又必然快于为第一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各部门的增长速度,这就是第一部类优先增长的规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由于扩大再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变资本必然比可变资本增长得快,因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必然比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得快,只有生产资料的更快增长,才能满足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引起的对生产资料的更大需求。同时,又由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一般比第二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更快些,所以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部分比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部分增长得更快,因而对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需求,比对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需求增长得更快,这样,第一部类内部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就必然要比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得更快了。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占优先地位,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一条重要规律。然而,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决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不同消费资料生产发生关系,可以完全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发展。相反,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归根结底还要依存于个人消费,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第一部类的产品中固然有一部分是在本部类内部实现的,但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毕竟不是为了生产资料本身,而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来生产更多的消费品。因此,如果消费资料生产没有相应的扩大,第一部类迅速增加的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找不到市场。
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要受个人消费的限制,因为不变资本的生产,从来不是为了不变资本本身而进行的,而只是因为那些生产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不变资本”。同时,第一部类为了扩大生产,不但要追加不变资本,追加生产资料,而且要追加可变资本,追加消费资料。如果没有第二部类生产的相应增长,第一部类生产的扩大同样会遇到阻碍。列宁指出:“为了扩大生产必须首先生产生产资料,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扩大制造生产资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就必须把工人吸收到那一部门中去,这些工人也就对消费品提出需求。因而,消费’是跟着‘积累’或者跟着‘生产’而发展的”。
由此可见,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个人消费,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也是一个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又一基本原理。列宁指出:“社会产品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制造)能够而且应当比第二部类(消费品的制造)发展得快。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完全不依赖消费品的生产而发展,也不能说二者毫无联系。生产消费(生产资料的消费)归根到底总是同个人消费联系着,总是以个人消费为转移的。”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原理表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以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及所属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为前提。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各种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社会生产只能受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支配,比例关系不时遭到破坏,因而社会产品的实现常常遇到困难,扩大再生产常常不能顺利进行。列宁指出:“抽象的实现论假设而且应当假设,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同部门之间,产品是按比例分配的。但是,实现论这样假设决不是断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总是按比例分配或者能够按比例分配。”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混乱、破坏和危机,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解脱的深刻矛盾。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加深了。这个规律表明,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由于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是在第一部类内部实现的,并不直接与第二部类生产及个人消费联系,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脱离第二部类增长,并不直接以个人消费为转移。这意味着,即使在个人消费即社会购买力比较薄弱、消费资料生产发展缓慢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生产也有可能迅速扩大,从而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盲目迅速膨胀。资产阶级能够借助扩大投资剌激生产暂时迅速增长的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生产消费归根到底必须依赖于个人消费,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必须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的贫困化和购买力的相对萎缩是不可避免的。个人消费的相对缩小,不仅限制着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甚至会引起消费资料生产的过剩。这时,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的盲目扩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更严重的生产过剩,就会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第一部类优先增长规律的作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加剧了生产和消费的脱节,从而大大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