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5、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全过程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25、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全过程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活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活动。资本只有不断地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又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这样循环往复地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在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要不断地经过三个阶段,并相继地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态。

第一阶段:即资本的购买阶段。

资本家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如果以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G一W[ A+Pm ]。它不仅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同时又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即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转化为生产形式,也就是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阶段。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首先在于这里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要素,前者是物的因素,后者是人的因素。

马克思说:“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所购买的这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不仅在性质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区别,而且在数量上要求两者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与劳动力的数量相适合。这种购买一经完成,购买者就可以支配一个比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劳动量,以及为吸收这个劳动量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一般商品的生产要素现在变成了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要素。购买者“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现在处在一种实物形式中,在这种形式中,它能够作为会生出剩余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来实现。换句话说,它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产资本的状态或形式中”。由于这个缘故,一般商品流通在这里变成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资本首先必须采取货币形式,这里货币执行着双重职能。一方面,它执行着货币的职能,充当一般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无论是在购买生产资料的场合,还是在购买劳动力的场合,货币资本都是以货币的资格来发挥作用的。另一方面,货币资本所执行的这种货币职能,同时又是资本的职能,因为货币是在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上发挥作用,它所实现的购买行为,是整个资本运动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资本家只有当他用货币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才能开始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剥削活动。可见,货币资本虽然也是在执行着货币的职能,但实现这种职能却是为了给资本主义剥削准备条件,因此,货币的职能同时也就成了资本的职能。“这种货币职能所以会成为资本职能,是因为货币职能在资本的运动中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也是因为执行货币职能的阶段和资本循环的其他阶段是有联系的。”货币在这里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过是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使资本取得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

使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的决定性因素,是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购买。正如马克思所说:“G一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因素,因为它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重要条件。G一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在G一A中购买的劳动量。”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正是因为用货币购买了劳动力,货币才会发生价值增殖,并在实际上转化为资本。

当货币资本完成了自己的职能,即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货币资本就转化为生产资本。随着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价值巳经取得了实物形态,这样进行生产的主客观因素(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便都具备了。于是资本家就来消费他所购买的这些商品。但劳动力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资本家使用劳动力,实际也就是让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商品。所以,资本循环第一阶段结束后,便进入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第二阶段:资本的生产阶段。

资本家用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新产品,它的全部价值大于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因为包含着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个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W[ A+Pm ]一P一W',P代表生产过程,W'代表新产品,它的价值大于W的价值。

W是生产的物质要素,但在这里它又是生产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的职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生产的物质要素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作为生产资本的物质要素,生产出一个包含着剩余价值的价值,生产资本的基本职能,就在于生产剩余价值。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都要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而不同结合方式体现着不同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说:“实行这种三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在资本家的支配下结合起来的。通过这种特殊方式的结合,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加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作为资本家的资本发挥作用,生产的物质要素因此才取得了生产资本的性质。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虽然都是生产资本的要素,但由于这两个要素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被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除此以外,生产资本的两个要素还有这样一个区别:生产资料在它归资本家所有时,即使是在生产过程以外(比如,工人下班后生产资料停止运转时),仍然是作为资本而存在;而劳动力则不然,它只有在生产过程以内,才是资本的存在形态。因为资本家所购买的,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力的权利,而不是劳动者本身,劳动力一旦离开了生产过程,它就不再是资本的存在形态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区别,所以资本家对待这两种生产要素就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生产资料总是力求节约使用和妥善保管,而对劳动力则总是毫不吝惜地加以压榨和驱使。在资本家的视野里,无论是生产过程以内还是以外,都根本不存在劳动力的保护问题。

生产资本的两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被结合在一起并被消费以后,就转化为一定量的商品资本,即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但整个资本的运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它还要继续进行下去,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结束,就是第三阶段的开始。

第三阶段:即资本的售卖阶段。

资本家以商品售卖者的资格,在市场上出卖商品,换得货币,换回的货币量比原来付出的货币量大。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W'一G'。W'代表生产出来的商品,G'代表换回的货币,它比原来垫支的货币G大,即G'> G。

W'一G',也不仅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而且是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是资本由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的阶段。在这里W'同样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商品。另一方面,它又是商品资本,是资本在这个循环阶段上的职能形式。马克思指出:“商品,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直接由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职能存在形式,就成了商品资本。”也就是说,W'所以成为商品资本,是由生产过程的性质决定的,这里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是价值增殖过程。W'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它的价值包含着垫支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商品的出卖,收回垫支的资本价值,实现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是商品资本最基本的职能,由于这一职能,W'才具有了商品资本的性质。

经过商品W'的出售,换回了货币G'。因为W'在价值上大于W,所以G' 也大于G。W'一G' 这个阶段,就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经过这个阶段,资本重新回到它的出发点,不同的是现在已经有了价值增殖。

资本顺序采取三种不同形式,经过三个不同阶段,保存并增殖自身的价值,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运动的全过程,就叫做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的全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G一W[ A+Pm ]一P一W'一G'。

在资本循环中,资本顺序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这三种资本形式并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资本,而只是产业资本在自身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它们实质上都是资本,因为它们都统一于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这一根本目的。它们又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因为它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中起着不同作用:货币资本的作用是准备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生产资本的作用是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作用是实现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中,生产资本具有决定意义,因为它在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个过程剩余价值被创造出来。

资本在循环中顺序通过的三个阶段还表明,资本的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第二阶段属于生产领域。在这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过程,因为只有生产过程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而流通过程只能使资本发生形式的变化,并不能使价值增殖。但是资本的运动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如果没有流通过程,资本家既无法得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剩余价值生产,也不可能出售产品,实现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所以流通对生产的作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紧密衔接的,资本只有依次不断地通过这三个阶段,才能不间断地进行循环。如果在第一阶段上发生障碍,货币就会变成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这在生产资料供应紧张时表现得最明显。如果在第二阶段发生障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会被闲置,不能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罢工造成生产过程中断,使资本家感到巨大威胁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第三阶段发生障碍,商品卖不出去,就无法实现其中包含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资本家遭受巨大损失,这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会特别痛切地感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