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三节: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第三节: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已如前述。所谓前进,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当我们说到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时,就意味着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此,这个原理应当被看作是肯定否定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说明这个原理,先要说明新生事物的概念。有人以为凡是过去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就是新生事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例如,由修正主义的党统治一个国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能不能算是新事物呢?显然不能。有人以为愈晚出现的就愈是新生事物。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

例如,法西斯主义的出现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晚好几十年,难道马克思主义倒是旧事物,法西斯主义倒是新事物吗?这显然是荒谬的。还有人以为凡是自称为新生事物的就是新生事物。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赫鲁晓夫把他的一套修正主义货色说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 贡献,苏共新领导上台以后又把自己说成是执行“新” ,路线的“新”人物,难道他们真是新生事物吗?当然不是。际上,所有这些东西不仅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且是极端腐朽、极端反动的事物。在社会领域中,腐朽反动的事物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往往要竭力标榜一个“新” 字。它们往往用迷人的外衣把自己伪装起来,冒充新生事物,反而把真正的新生事物说成是 “过时”的、 “陈旧”的事物。如果我们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就会把以新姿态、新装潢出现的腐朽事物当成了新生事物,就会在阶级斗争中上当。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生事物呢?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只有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的、具有成⻓壮大的必然性的事物,才是新生事物。相反,那些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违背的、正在走向灭亡的事物,无论作何姿态,弄何玄虚,都只能是旧的、腐朽的事物。这是区分新生事物和腐朽事物的唯一标准。

例如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嗨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春” ,这是真正的新生事物;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则已经或者快要进历史博物馆了,只能是腐朽的、反动的事物。

考察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有的事物曾经是新生事物,但是在它内部生⻓起来的更高的条件下。

它却变得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抵触,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成为应当灭亡的东西,因而不再是新生事物,而是腐朽事物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曾经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在这个时期它们曾经是新生事物。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却逐渐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成为应当被消灭的腐朽事物了。我们在前两节就已经讲过了,肯定否定规律,事物在刚刚取得新生地位的时候,内部的肯定因素还作为积极的因素决定了事物的进步意义,然而随着事物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肯定的因素越来越成为阻碍事物继续前进的腐朽因素。

因此,当这一事物和客观发展要求相抵触了,也就丧失了新生事物的性质,而沦为了行将灭亡的腐朽事物。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要是新生事物,那么归根到底是不会被任何腐朽力量所战胜的,相反,它必然要战胜一切腐朽力量,为自己的成⻓壮大开辟道路。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第一、新生事物是同历史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是适合于当前的条件的,因此,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壮大。

例如当资本主义制度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它在同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的时候就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新生事物在根本改变了旧事物的同历史发展的要求相违背的性质的时候,批判地吸取了旧事物中某些积极的合理的素,因此,在这一点上它也比旧事物更优越。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却继承和改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并使它们在新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就是继往开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肯定前人正确的经验,不可能说是以前的经验就不接受然后凭空创造,这是不对的也是反动的。

不管说从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其实是从剥削社会进入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但是并不会将一切东西全部否定掉,而是说在否定其主要方面的条件下对它进行改造,使得那些东西可以服务于革命需要。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它必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人民群众的力量归根到底总是比反动统治阶级更强大,因此,新生事物的最终胜利是不可阻的。例如在当代,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广大人民摆脱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所造成的苦难,因此它受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不可避免地要赢得世界性的胜利。

毛主席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

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

”这种新陈代谢的规律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

但是,这是不是说,新生事物走向胜利是一帆⻛顺的呢?不是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弱小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这时,同它相对立的腐朽事物则还保持着较强大的力量,处于支配的地位,并且总是尽它最大的努力来压迫、 扼杀和摧残新生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事物不通过极其艰苦的斗争,就不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战胜腐朽事物;在斗争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胜利和失败、前进和后退的多次反复,才能取得支配地位。历史上任何一种革命力量,没有不是经过这样的曲折道路才走向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曾经是这样,今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也将是这样。从现在我国的农民、学生、工人还有一些其他群众等等他们的维权和讨薪罢工等等,尽管是被镇压过了,但这也是证明被压迫阶级不是软弱的,在一定的面对阶级的剥削镇压,他们是要有强烈的斗争性,勇敢得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但是革命它的道路一步一步走过来,是比较曲折艰难的。因为现在的工人讨薪罢工运动会被中修镇压,会被好几个中修警察围着一个工人殴打或者围着群众拘捕等等。

然而这种斗争却蕴含着点点星火,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愈演愈烈。

中国的土地上遍布了革命的干柴,缺少的是一把推动这干柴熊熊燃烧的烈火。

当我们用这种文学的修辞说明的时候,并不是隐藏了我国革命的同时还伴随了巨大的困难性,中修的极端反动要求了革命的志士如果想要实现革命烈火的燃烧,那么还很可能要献出自己的生命,然而每一次的有意义的牺牲同时又会作为发掘新的革命群众投入到革命中来,让这把火烧的更旺,直到彻底消灭中修的反动统治。

第二、 即使新生事物已经通过严重的斗争取得了支配地位,腐朽事物也并没有立即消灭,它仍然同新生事物进行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还可能重新压倒新生事物,实现暂时的复辟。因此,新生事物仍然必须继续同它进行艰巨的斗争,才能巩固自己的支配地位,直到最后消灭腐朽事物。

西欧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治统治权以后,曾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多次发生封建势力复辟的情况。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也曾经发生过并且还可能继续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情况。

这些都是生动的实例。

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话也是很困难的,革命者会被枪毙等等可能的,但是革命不可能说是不革了,因为这一次害怕就软弱都不革了,反而会越来越坚定走向革命的道路,在中修越来越腐朽反动的情况下,革命的新生事物的力量会逐渐的强大并且革命成功。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人 民群众只有在认识到新生事物的合理性及其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时候,才会起来支持新事物;而这种认识是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经验为基础的,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一段时间的。光靠“纯粹”的组织内的思想斗争,往往并不一定就是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斗争,因为这种斗争并不一定是结合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甚至于在一些组织内部是宗派主义的斗争,双方各自代表了一种的资产阶级思想争斗。事实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还是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两股思想之间的斗争的胜利与否,尽管能够通过逻辑和理论的办法暂时决出胜负。然而只要是思想也即人的认识,正确或错误的思想路线同样是人的认识,那么这种认识既来自于实践,又必须通过实践得到检验。倘若,只凭借辩论的胜利,却不去在实践中总结正确的路子,不去在实践中检验,也即脱离了工人阶级的三大斗争的实践,那么久而久之所谓的思想斗争就已经成为了脱离生产、 脱离群众、 脱离革命的空中楼阁般的东西了。这样,所谓的思想争斗中即使一方胜利了,胜利的思想也根本不可能正确反映革命的形势,必然要以对客观的革命形势提出主观主义的“革命路线”,如此他们就不能够再标榜自己是正确的。

正确思想的胜利也不是从组织中冥思苦想出来的,不是在这个组织内部光凭借所谓的“越辩越明”实现的,而是。相反,组织内发生矛盾与斗争的思想的来源恰恰都来自于实践,要么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群众结合,并受到了群众的实践所检验的,建立在群众的广泛的三大斗争实践之上,建立在最为广泛的民主集中制上。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然而这种思想路线的正确不是建立在谁的嗓⻔大谁的逻辑水平强,是建立在革命群众的实践基础上,被他们的实践所检验,被他们在斗争中形成的反抗目的所需要。

资产阶级思想在组织的出现,也同样是来自于社会上的资产阶级思想以及散布这些内容的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实践中。

因而,一个正确的路线之所以是决定一切的,不仅是在与组织内的机会主义路线和各种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斗出来的,更是革命的组织与群众结合后,大量的积累了群众的感性认识形成了靠得住的根植于群众实践的革命的理论。所以说,正确的革命路线也即如今的新生事物,需要得到群众检验,在他们的实践的切身经验中认识到新生事物的合理性,因而反映了人民群众需要的新生事物便具有不可战胜性。因此,任何的革命路线还需要依靠群众实践中的切身经验的检验,才能够被群众所支持,才具有了正确路线可以决定一切的特性。十月烽火之流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同样也是受到了群众的切身经验的检验,因此也就暴露了他们的路线不过是主观主义的罢了。

马克思主义刚出世的时候并没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经过了大约半个世纪的艰苦斗争和实践考验,才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在开始时也没有为党内大多数同志所认识,也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斗争和经验,才被全党承认为指导思想。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新生事物的成⻓不可能是一帆⻛顺的,而只能是艰难曲折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幻想。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新生事物同腐朽事物的尖锐斗争。"历史证明,革命没有不通过一些曲折的道路,也没有不遭受某些牺牲而能够取得胜利的。

” “如果谁认为只有革命一帆⻛顺,事先得到不会遭受牺牲和失败的保票,才可以进行革命,那他就根本不是革命者。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的成⻓又是艰难曲折的。这个原理对于革命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

首先,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必须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勇于支持新生事物。发现新生事物是不容易的。

一则因为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它的优越性也不是一下子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因而容易被人忽略;一则也因为腐朽事物往往披上新的外衣,⻥目混珠,因而使人难于鉴别。为了及时地发现新生事物,就需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需要有无产阶级的坚定的政治立场、 充沛的革命感情和敏锐的识别能力。否则,即令新生事物就在自己的身边,也可能视而不⻅,听而不闻,这就会使新生事物在萌芽状态中遭到埋没,延缓了它成⻓壮大的时间。

新的托派组织为了维护自己的唯我独革的机会主义面目,他们狂热的贬低和诋毁中国现如今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涌现的新生事物,胡说只有自己是唯一革命的,其他的一切新生事物不过都是抄袭和搬运。然而呢?在论述他们何以革命的时候,他们却采取下三滥的卑劣手段,当他们无法反驳新生事物的优越性和正确性的时候,他们就给千方百计地捕捉新生事物在成⻓过程中的不足,仿佛依靠诋毁和谣言,靠着阴谋诡计的扼杀就能够取消掉新生事物本身了。这恰恰反映了,腐朽事物往往会自我标榜,封建帝王式的思想会以“革命的面目”重新产生。

同时,在发现新生事物以后,还要勇于支持。因为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但力量比较弱小,而且不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而腐朽的力量则总是要抓住它的幼稚和不完善的地方,拼命地压迫它、扼杀它。如果革命者不给它以大力的支持,它就可能暂时被腐朽力量所压倒,在成⻓过程中多走一些弯路。因此,及时地发现新生事物,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帮助它克服缺点,促使它尽快地成⻓,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马 克思在看到巴黎公社的革命家们勇敢地冲击资本主义的时候,立刻以极大的热情予以赞扬和支持;即使在公社失败了以后,他仍然充满信心地说:“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看到少数工人自动地在星期六进行义务劳动时,立即指出这是“伟大的创举” ,是共产主义的幼芽。

毛主席在国民党反动政权还统治着中国的绝大部分土地时,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言断定了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导向全国的胜利;他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现了三戶贫农坚持办合作社的事例时,立即肯定了这是“五亿农民的方向”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的最高模范。

现代修正主义者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一方面极力吹捧腐朽事物,把资产阶级的最腐朽、最黑暗的东西都当作神物供奉起来,向这些东西焚香顶礼,“虚心学习” ;另一方面却极力咒骂、讥笑、打击、扼杀新生事物,把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当作灾难来加以反对。他们的这种态度,说明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革命者的起码品质,站到腐朽事物一边,站到革命的敌人一边去了。十月烽火集团一方面鼓吹贞节的伟大意义,捧起了地主资产阶级的臭脚,在组织内根据封建帝王的组织形式建立起来了他个人的一言堂扼杀一切对他不利的言论,把自己的权威用组织的手段捧得高高的。

采用圣库制度的剥削方式剥削成员的工资收入,对腐朽的东西可谓是一刻都没有放松。另一方面,对待了能够威胁到他的反动路线的革命力量,却尽他所能的污蔑和诋毁,用阴谋诡计代替了正大光明,用特务网络监视一切可能对他们的反动活动不利的革命力量。

其次,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要相信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任何凶恶的敌人一定能够被我们打倒,从而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一切腐朽事物,哪怕它在一段时间内还似乎是很有力量的庞然大物,但是由于它已经成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已经成了走下坡路的东西,它们在同新生事物较量的时候是终于要彻底失败,归于灭亡的。

因此,从整体看,从⻓远看,从本质看,它们都不过是“纸老虎” 。就拿近几十年的事实来说吧,俄国二月革命以前的沙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者,都曾经凶横不可一世,可是最后都被人民的力量埋葬了。

蒋介石在他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曾经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统治过中国,他霸占了全国经济命脉,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不清的特务机关,似乎强大得了不得,可是曾几何时,他的反革命王朝就在入民的铁拳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归于覆灭了。与此相反,新生事物哪怕暂时还很弱小,还不完善,但是由于它们符合于历史发展规律,它们是一定会在斗争中壮大起来,完善起来,最后战胜腐朽事物的。

“野火烧不尽,春⻛吹又生” ,正是新生事物必然成⻓壮大的写照。历史上一切革命的力量,总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是不可抵抗的普遍规律。毛主席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时候指出:“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 毛主席的英明论断,已经被实际生活完全证实了。

我们知道中修是必然灭亡,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中修在短时间内也是不能灭亡的甚至他们现在的各种的高科技都能够向劳动人民开火,因此我们要在战术上不得不予以重视,仍然我们为了发展革命力量跑到了墙外,跑到了xmpp 上,通过在这里他们的专政力量暂时触碰不到的地方上发展起来马列毛主义的组织,继续扩大革命力量,这其实就是在战略上的重视。

是认识到中修现在在短时期不能灭亡,并且他们还有非常强大的军警机关和国家机器专政的力量,因此才要跑到xmpp 上,那同时我们为了发展同志,我们也不能够够把自己龟缩在 xmpp 上,我们迟早要要向厂里进行宣传的,但是在这时候宣传的时候,因为墙外本来就是有很多许许多多的组织在经营活动,我们还没有将其中的革命派给他拉拢过来,因为这是第一阶段,也是主要方面,也是现阶段的主要的发展条件。但这事实上也是在战术上的重视上不断的发展自己。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革命者之所以成为革命者,首先在于他们敢于藐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那些畏惧敌人,不敢斗争,不敢胜利的人,只能是懦夫,只能是改良主义者或投降主义者,而不可能是革命者。但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必须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相结合。

所谓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要懂得敌人在死亡之前还有挣扎的力量,因而必须在每一具体斗争中克服轻敌思想,认真对付敌人。

这种思想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新生事物的成⻓必然要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的原理。

新生事物的最终胜利和腐朽事物的最终灭亡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必然性的实现却一定要通过新旧双方的曲折的斗争。

在一定的场合下,腐朽事物暂时地打败新生事物是可能的。毛主席指出,反动派在面临人民的决死斗争的时候,除了“纸老虎” 的一面以外,也有“真老虎”的一面,它会成百万成千万地吃人。革命力量只有在每一个具体的斗争场合都高度地重视敌人,认真地对付敌人,讲究斗争艺术,能动地争取胜利,才能扩大战果,减少损失,为最终地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在革命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应当这样,在革命力量十分强大的时候也仍然应当这样。

在历史上,一切成功的革命家之所以为成功的革命家,不仅因为他们敢于藐视敌人,而且因为他们在每一局部问题上、每一具体斗争问题上能够重视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一般说来,革命家、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犯冒险主义的错误,给革命带来损失,甚至使革命遭受失败。毛主席说:“从本质上看,从⻓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

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毛主席的这个被历史和现实生活反复证明了的英明思想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它们特别着重攻击的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思想。他们硬说,如果认为一方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一方面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那就是“两面态度” ,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

为什么这些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会放出这么一大堆荒唐可笑的胡言乱语呢?

这固然是由于他们对唯物辩证法一窍不通,他们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头脑根本不能理解新旧事物斗争的辩证规律,根本不能理解战略和战术的辩证关系,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却是他们害怕革命,反对革命。

当前帝国主义内外交困,矛盾重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斗争⻛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国人民面对着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修正主义者被革命的⻛暴吓得坐立不安,他们赶紧出来壮帝国主义的威⻛,灭革命人民的志气,使人民在斗争中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以便延⻓帝国主义的寿命。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卖力地反对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秘密” 。同时,当前各国人民在具体斗争问题上是认真对付敌人的,他们正以越来越成熟的斗争艺术把帝国主义的力量点一点地消灭掉,这也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十分害怕的,所以他们又不得不拼命反对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现代修正主义者不但极力宣传这些荒谬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他们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表明他们已经完全堕落成了帝国主义的奴仆,没有丝毫革命者的气味了。我们要实现对中修的彻底的铲除,也必须依靠反动广大的群众,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革命力量,壮大我们自己的队伍。这就要求了大家在斗争中建立起一个革命的前途的信心,认识到斗争的曲折性,摒弃大家头脑中主观主义,让自己亲身参与进如火如荼的工人阶级的三大实践中,在和一切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将中国的无产阶级拉拢在我们的一方,在斗争取得群众对我们的支持。这样,只有取得了人民群众最为广大的支持,我们才能够在反对中修的革命运动中获得胜利,因为只有革命路线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支持才具有了不可战胜性。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正确的,既然是新生事物,那么就不怕斗争更不怕被群众斗争所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