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01、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在自由竞争的历史阶段。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曾对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确切完备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 (1)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首先是由于它在经济上具有了不同于自由竞争阶段的重要特征。其中主要是:第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溶合成为金融资本、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的这些基本经济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理论和历史的统一,前一特征是后一特征的基础,而后者对于前者的发展又起着促进作用。
垄断统治是五个基本经济特征最本质的内容,是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和最根本的特征。所以列宁说:“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认识帝国主义反动本质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了垄断
高度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垄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高度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垄断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自由竞争的统治在其发展过程中,导致了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这一规律性。各个别资本,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总是大资本排挤和战胜小资本,使“许多较小的资本家垮台,他们的资本一部分转人胜利者手中,一部分归于消灭”,从而发生着资本集中。
“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促进了资本家经营规模的扩大。信用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也是促进生产和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同时,经济危机大大激化了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了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过程,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已发展到顶点。在工业中,发明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的炼钢法。生产力的发展,使轻重工业的比重开始发生变化,重工业开始占据优势。随着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重工业的日益发展,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开始出现了垄断组织的萌芽。
第二阶段,在一八七三年爆发的十九世纪最深刻的经济危机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大加剧了。不少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纷纷倒闭,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是,这时垄断还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垄断协定大多带有短期的性质还不稳固。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中,蒸汽涡轮、汽车、内燃机车等相继发明,生产力获得了高度的发展,重工业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过渡到垄断阶段的条件基本上成熟了。
第三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大大加快了,越来越多的资本集中到大企业的手中,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很快地控制了各种主要工业部门,垄断组织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从这个时期开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所以,列宁说:“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
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生产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必然引起垄断。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第一,资本的本性要求垄断。
无限贪婪地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各个资本除去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外,还要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以便更有利地实现其榨取的剩余价值,并求得在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中瓜分更大的份额,这就决定了资本具有排他性并要求垄断。在自由竞争阶段,由于生产集中程度不高,各个别资本的实力悬殊不大,形成垄断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这时,尽管各个别资本都要求垄断,但都得不到垄断地位。当生产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之后,少数巨型企业在一个个部门中已经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资本本性的驱使下,垄断必然变为现实。
第二,生产高度集中,垄断的产生具有了可能性。
当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时,出现了巨型企业。少数巨型企业掌握了巨额资本,拥有优良的生产设备,雇佣了熟练的工人和最好的技术人员,集中了大部分本部门的生产,因而就能够在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中具有操纵和决定的作用,使它们有可能联合起来,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特别是重工业部门的一些巨型企业,由于它们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就更容易形成垄断。从历史上看,垄断组织也大多是先在重工业部门中产生的。
第三,巨型企业的排他性加强了,限制了自由竞争,产生出垄断的趋势。
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基础上,少数企业规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企业的出现。这时,不仅使实力悬殊、竞争能力差的中小资本难以自由投入,而且一些大资本的投入也受到了影响。一是巨型企业所需资本数额巨大,这对新资本的投入是一个限制。二是原有的巨型企业已经生产出大量产品,充斥于市场,甚至造成了生产过剩,如果再建立与之相匹敌的大企业,就必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使价格猛跌,对新旧企业都极为不利。三是新企业必然会受到旧企业的强力竞争、排挤和打击,因此造成了巨型企业的垄断地位。
第四,竞争的激化促进了垄断联合。
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阶段,少数巨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具有了更为剧烈、更为持久的特点,其结果会为双方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的时候,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它们便不得不谋求暂时的妥协。同时,这样做还可以互相勾结起来,控制生产和销售,带来高额利润。激烈的竞争促使它们达成协议,实行联合,形成垄断。
第五,垄断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尖锐,生产能力扩大同市场相对狭窄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解决商品实现问题,大资本家便联合起来,以垄断市场,取得经常有利的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