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14、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计时工资”
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条件下,资本家常常利用小时工资制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他们以劳动价格(工人劳动力的每一小时的价格)为基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而不规定劳动日长度和日(周、月)工资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延长或缩短劳动日。
比如,当经济繁荣、销售顺利时,资本家便要工人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日。这时,由于劳动时间增加,计时工资总颜也随之增加,但劳动力的机能在超过一定的时间界限后,它的损耗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从而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
反之,当经济衰退、销售困难时,资本家便缩短劳动日,只按工人实际劳动小时数支付工资。由于劳动时间缩短,计时工资总额也相应减少,这就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的状态,生活无法维持,从而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前面已经说到过度劳动的破坏性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又发现了劳动者由于就业不足而受的痛苦的源泉。”
“资本家可以破坏就业上的一切规律,而完全按照自己的便利,专擅和眼前利益,使最惊人的过度劳动,和相对的或全部的失业交替发生作用。” 马克思通过对计时工资和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揭明了工资的这样一个一般规律:在劳动量(一日的、一周的、一月的)为一定的条件下,计时工资额由劳动价格来决定;反之,在劳动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 计时工资额则取决于劳动量的大小。
正确地认识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资本家和工人关系中的一些比较复杂的现象。比如,上面提到的,资本家不仅可以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且还可以通过缩短劳动时间来得到利益。
工人阶级不仅要为争取缩短劳动日而斗争,而且有时还不得不为争取劳动权利、获得一定的劳动时间而斗争。
从这个规律中,又必然会引出以下两个加深工人贫困和痛苦的结果:第一,劳动价格愈低,工人为了获得维持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工资额,所付出的劳动量就必然愈大。劳动价格的低下,成为压迫工人“自愿”延长劳动时间的手段。
第二,劳动时间愈长,便愈会引起劳动价格和计时工资的下降。这是因为,每个工人劳动得愈多,即使在劳动力的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的供给也会相应增大,从而促使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强,这就便于资本家进一步压低劳动价格和计时工资额。这种情况反过来又迫使工人去延长劳动时间。
工人阶级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愈陷愈深。他们劳动得愈多,反而得到的愈少;得到的愈少,又迫使他们劳动得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