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一节: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第一节: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以上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物质,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又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什么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就是运动和空间、时间。现在论述唯物辩证法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两个最根本的原理,即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和无限发展的原理,本节先论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就是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还是精神的世界,谁是世界的本原。

凡属比较彻底的哲学,对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都是肯定地回答的。彻底的唯物论或彻底的唯心论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只有一个统一的世界。这是很自然的,如果一种唯物论哲学,一方面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方面又承认有另一个不依赖于物质的精神世界,那就不是彻底的唯物论了;同样,如果一种唯心论哲学,一方面主张世界是精神的产物,一方面又承认有不依赖于精神的物质世界,也就不是彻底的唯心论了。所以,任何哲学派别,只要是彻底地对待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必然要达到世界的统一性的思想。问题是在于,世界统一于什么?如何证明这种统一?

彻底的唯心论认为世界之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例如黑格尔就是这样看的。他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发展过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无非是“绝对观念”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种种表现,独立于“绝对观念” 之外的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

彻底的唯物论的观点与此相反。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并不是由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似乎是精神的产物,而仅仅是因为它们都是物质的种种形态。除了统一的物质世界以外,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不依赖于物质的精神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一切(精神只不过是高度组织起来了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是人脑的根本属性,是一种高级的运动形态),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毫无疑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唯一正确的原理。但是,如何证明这个原理的正确性呢?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虽然正确地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思想,反对了唯心论和二元论,但是,由于受到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以及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限制,它们都还不可能对这个正确的思想作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证明,因而很难彻底驳倒唯心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旧唯物论更是自己背叛了自己,陷入了唯心主义。

还有一些想当唯物论者的折衷论者,也企图证明“彼岸世界”的不存在,但是他们所采取的证明方法却是完全错误的。杜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说,世界之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存在着,他又说世界之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世界当作统一的东西来思维。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样的证明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第一、单单指出世界上的一切都存在着,并没有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存在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精神也是存在着的!),说世界的统一性仅仅在于存在,并不能从唯心论和宗教那里赢得一寸地盘,这种说法是唯心论和宗教也可以接受的。第二,说世界的统一是因为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统一的东西来思维,这更是荒谬的唯心论的说法。事实上,只有客观上本来统一的东西,我们才有理由把它作为统一的东西来思维,本来不统一的东西,是决不会因为我们把它作为统一的东西来思维就真正统一起来的。

由此可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两三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只有唯物辩证法才概括了哲学和科学长期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十九世纪以来的科 学成果,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明。

那么,唯物辩证法是怎样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呢?

1。自然界的物质统一

我们周围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唯物辩证法首先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物质的,非物质的超自然的世界是没有的。

在天文学、地质学和其他有关的自然科学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中间很自然地流行着关于“两个世界”的偏见。这种偏见认为,在人们所居住的这个物质的“地上”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由“上帝”、“灵魂”等等居住的非物质的 “天上”世界。于是,唯心论和宗教就利用人们知识上的这种缺陷,利用科学暂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大肆宣扬神秘主义。

无论是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狱,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和十八层地狱,还是我国的天庭和阴曹地府,都是虚构的精神世界,是剥削阶级为了压迫群众而创立的宗教学说,为了防止劳动群众起来造反,为了维护统治调和阶级矛盾,为了肆无忌惮榨取群众血汗,把劳动群众驯化为顺民,宣传要积德行善就是要对剥削阶级感恩戴德,宣传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这种谎言,来麻痹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斗争精神,要安于现状放弃革命,不去推翻剥削阶级统治。

例如,它们硬说,地球是上帝选定的“宇宙中心”,而人是上帝安放在地球上的灵物。“地上”世界同“天上”世界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世界,“地上”世界是不完美的,“天上” 世界是完美的。但是,科学的发展终于粉碎了这些谬论。哥白尼的日心说证明,地球并不是什么“宇宙中心”,而只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普通星球之一,当然日心说把太阳看作是宇宙的中心,这也是错误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但也不过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更不要说整个物质世界。

中心只对于有限的封闭的空间才是有意义的,我们可观察到的宇宙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无论是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都是有边有际的,自然会存在中心,但物质世界无论上下左右前后都没有界限,是无边无际的,显然不存在所谓的中心。如果有所谓的中心,就要物质世界是有限空间的结论,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给上帝的存在留下可乘之隙。

伽利略、开卜勒、牛顿等人的工作,进一步揭示了整个太阳系是按照统一的自然规律运行的。现代科学依靠光诺分析、对宇宙射线的研究和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证明了一切观察所及的天体都是由普通化学元素或基本粒子构成的,辽阔的太空充满着实物粒子或场。这些事实令人信服地表明,整个宇宙天体完全是物质的,根本没有什么非物质的“天上世界”。

如果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唯心论否认宏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谬论已经越来越失去了立足之地的话,那么,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以来,唯心论却在自然科学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中极力寻找它们的遗难所。例如,当现代物理学发现了一系列基本粒子时,唯心论者就以这些粒子的特性不符合于传统的机械的物质结构观念为理由,否认它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批判过了,不同的物质形态有不同的运动形态,有不同的时空特性,就会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宏观天体和微观粒子也是如此,但并不能否认其物质性。

又如,当现代物理学发现了“场”的时候,唯心论者又以场具有不同于实物粒子的若干物理特性为理由,否认场的物质性,并从而否认整个微观世界以至整个世界的物质性。诚然,场和实物粒子在物理特性上是有差别的,但是这种差别丝毫不能证明场是非物质的东西。唯物辩证法早就指出过,物质的物理特性如何同物质是否存在于意识之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何况现代物理学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证明,场和实物粒子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每一个粒子都有相对应的场,每一个场也都有相对应的粒子;场的激发就表示粒子的产生,场的激发的消失就表示粒子的消失。现代物理学用“量子场”这个概念来表示粒子和场的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以量子场的各种受激态来说明处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基本粒子系统。这就表明,场同实物粒子一样是物质的东西,它无非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已。

由此可见,唯心论者利用物理学在微观世界方面的新发现来否认世界的物质性的企图,每一次都遭到了失败。科学的发展日益证明,不管微观世界的情况多么特殊,它们在物质性这一点上同宏观世界是亳无区别的。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楚,获得更多感性材料,那么对物质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科学是唯物辩证法结盟的。

有机界是同无机界有重大区别的领域,在这里活动着的是有生命的物体。 长期以来,人们不了解生命的本质,于是唯心论和宗教就宣称,有机体是非物质的本原即“灵魂”或“生命力”的寓所,是上帝用来“创造”生命的材料。 这种观点不但为唯心论的哲学家们和僧侣们所宜扬,而且也为那些受唯心论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们所附和。但是,科学的发展终于证明了,生命并不是非物质的东西,而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周围的物质环境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化学成分。 当新陈代谢进行着的时候,生物就活着;新陈代谢一停止,生物就死亡。

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遇到生命,我们就发现生命是和某种蛋白体联系的,而且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遇到不处于解体过程中的蛋白体,我们也无例外地发现生命现象。”而蛋白体无非是由与构成无机物的化学元素同样的化学元素(氧、碳、氢等)组成的,是地球上的物质长期的化学演化的结果,是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包括许多大分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这些成就表明,生命完全是物质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用什么神秘的精神力量来说明它。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已经证明蛋白质即生命也是可以创造 出来的。

由此可见,整个自然界,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世界到有机世界,都是统一于物质的。所谓“上帝”、“灵魂”等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没有存在的余地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度发展阶段

如果说,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已经由唯物辩证法根据大量的自然科学成果作出了证明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入类社会是一个同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在社会中起作用的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人,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目的或理想的推动之下进行的。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问题,就会得出结论说,社会领域中的一切过程都是由人们的意识所决定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证明了这种唯心论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诚然,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但是意识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并不是入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原因。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们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不依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的关系。

唯心主义者总是把个人的动机尤其是伟大历史人物的动机当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忽视了劳动群众的伟大作用,否认了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决定意义。他们没有看到这些目的、动机背后的物质基础,没有看到隐藏着的生产关系,这些英雄人物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随心所欲的改造世界,如果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如果是逆潮流而动就会碰个头破血流,哪怕他的主观愿望多么美好,他的实现方案多么详细,是不可能超过生产力要求实现主观空想,为什么说十九世纪三大思想家的学说是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他们的各种社会实验都归于破产,原因就在于此。

它的物质性表现在,第一、每一代人在开始从事生产活动的时候,所碰到的总是在以前已经形成了的生产关系,任何人也不能按照个人的主观愿望来随意选择生产关系;人们为了生存,就要参与劳动,就要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但不是鲁滨逊式的个人生活,而是在社会中进行集体生产,不管是为了抵御外敌和野兽袭击的生存需要,还是由于采集、狩猎的社会分工,所以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建立了第一种生产关系一原始公有制。生产关系要符合一定的生产力,而不是按照个人意愿自由选择的,如果在原始社会不实行公有制即生产资料集体共有,生活资料平均分配,进行各尽其能的劳动分工,而实行私有制,那么原始人就不可能存活下去,更不要说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虽然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生产活动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总的社会结果,将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将会引起生产关系的何种变化;一工厂的资本家引进最先进的机器进行生产,他只能想到会对生产有利,会打击竞争对手,会榨取超额剩余价值,但不会想到会引起更激烈的竞争,其他工厂资本家也会不择手段去获取这种先进机器,不管是暴力、诈骗还是研发,更不会想到当大多数工厂都采用这种机器之后会引起商品价值的降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加大人口相对过剩,产生更多产业后备军,资本家又会加大压迫劳动者,劳动者更加贫困化,有支付能力需求缩减,加大生产相对过剩,增加下次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激起劳动群众的进一步反抗。

第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由一种生产关系到另一种生产关系的过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不取决于任何个人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就像《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克思批判的德国的真正社会主义、僧侣的封建的社会主义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或者民主主义者,他们想恢复中世纪那种小生产的封建生产关系,那么就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一切物质条件,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反动的,生产关系的更替是不以他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不可能要求已经长大的少年再重新回到婴儿时期。

当然帝国主义者想要使资本主义万古长存也是不可能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是对立的,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并不是遥不可及,国内外阶级矛盾激化,所以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也是不以资产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他们掌握强大的国家机器来镇压群众运动,但革命终归要胜利的,人类社会也在为自己的发展不断开辟道路,经济危机就是自发性强迫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表现。正如列宁说的:“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权关系显然已经变成一种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如果人为地拖延这个外壳的消灭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化起来,也许它还能在腐化状态中存留一个比较长久的时期······但是终究是必然会被消灭的。” 因此,尽管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是有意识的,而作为这种活动的总结果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却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的。而建筑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政治的、法律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阶级社会就表现为阶级斗争。人类社会就是基于生产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物质性的客体,它的发展规律完全可以用自然科学式的精确眼光来加以研究,正如自然界的物质客体一样。

由此可见,尽管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重大特殊性的领域,这是特殊性,它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物质世界的高级发展阶段,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在物质性这一点上是共同的,这是普遍性。

总之,唯物辩证法已经证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入类社会)是物质的统一体。除了这个离开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物质世界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非物质的世界。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