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34、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
商业资本也叫做商人资本,它是历史最悠久的资本形态之远在奴隶社会的初期,作为商品交换中介人的商人阶层就已经出现了。以后,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业资本又曾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杜会的商业资本,无论就其来源、职能和牟取利润的方式来说,都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商业资本。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并转化为商业资本
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主要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一些富裕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利用积累起来的货币,专门从事商品买卖,这些货币便转化成商业资本,而他们自己则变成了商人而近代的商业资本,则主要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产业资本家脱离生产领域,利用自己的资本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于是一部分产业资本便分离出来变成商业资本,而他们自己则变成商业资本家。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活动于简单商品流通领域,它主要是为买卖双方的直接消费服务;而资本主义商业资本,则活动于社会资本的流通领域,它主要是为各产业部门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服务。
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依靠贱买贵卖和商业欺诈,一方面占有小生产者的剩余产品,另一方面也占有奴隶主和封建主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剥削来的一部分剩余产品;而近代的商业资本,则和产业资本一起,共同占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参与利润的平均分配。
在资本主义初期,当时的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不广,手工工场的老板往往自设门市部,兼营自已工场产品的推销业务。在当时的情况下,产业资本家有可能和消费者直接来往,不一定需要商人居间来代为推销商品和实现剩余价值。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部分商品资本就逐渐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它们的职能固定地由一部分不从事生产活动而专营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家来完成,这样商品资本就转化成了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独立化的必然性
第一,商品资本的职能同产业资本其它两种形态的职能本来就是不相同的。货币资本的职能是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使垫付资本的价值增殖;而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销售商品,实现垫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由于产业资本的各种形态执行着不同的职能,因而就有可能在资本家之间实行分工,由不同的资本家来分别担负不同的职能:产业资本家主要从事商品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榨取,而商品的买卖则由商业资本家来完成。
第二,就全部社会资本来说,总有一部分要经常处于流通领域并执行着流通资本的职能。产业资本要能连续不断地循环,不仅在运动中要顺次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瘌商品资本这三种形态,而且必须同时采取这三种形态,其中每个形态又必须分别完成各自的循环。因此,社会资本也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处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资本的形态发挥职能;另一部分则处在流通领域中,以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形态发挥职能。正是由于商品资本在社会资本的运动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就使它的职能可以专门由某一部分资本家来完成,使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
第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商品行销区域的扩大,流通中商品资本的数量大量增加,流通的时间也相应地大大延长。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产业资本家继续实行自产自销,就必须建立庞大的商业网和通讯网,雇用大量的商务代理人。为此,资本家就必须付出大量的商务开支,即增加流通资本和垫付资本的总量。如果不这样做,就必须缩小现有生产资本的数量,以便使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相适应。在这两种情况下,产业资本的利润率都会降低。于是,就要求从现有的产业资本家当中分离出一批人来,改行经商,用他们的资本专门为推销产业资本家的商品服务。同时,有一部分新起的资本家,也把他们积累起来的资本投入商业部门。而过去那些为封建经济服务的财力比较雄厚的商人,现在也转而为产业资本家服务。资本主义商业资本,大体上就是这样形成的。
马克思写道:“只要处在流通过程中的资本的这种功能一旦独立起来,成为一种特别资本的特别功能,并且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由分工而交给特别一种资本家去担任的功能,商品资本就变为商品经营资本或商业资本了。”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不外就是不断出现在市场上、不断停留在流通中的商品资本一部分的转化形态。其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在社会总商品当中,实际还有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自行销售的。像乳钢厂可以把钢材直接卖给机器制造厂,纺织机器制造厂可以直接把纺织机器卖给纺织工厂,面包工厂可以把面包直接卖给消费者等。
不过,和单纯的商品资本不同,商业资本已经是一种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资本家即商业资本家为代表,商业资本家并不进行商品生产,而只把销售商品作为自已特殊的专门的营业;第二,商业资本家还独立地垫支货币资本,并要求通过商品经营,得到相应的资本利润。
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当中分离出来之后,它所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因为当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人之后,对产业资本家来说,他的商品资本固然已经实现,商品资本已经变成了货币资本,已经取得了剩余价值;但是,对商品本身来说,它并没有因此而退出流通领域,它只是变更了所有者,即由产业资本家手里转入商人手里,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并没有最后实现。换句话说,商品资本的职能,还有待商人继续完成。只有当商人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时,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过程,商品资本的职能也才得到最后的实现。
商业资本的职能仍然是实现商品资本,这在社会资本的流通顺利进行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可是,一旦商品遭到滞销,人们就会痛切地感觉到这一点。这时不仅商人要吃到苦头,就是产业资本家也会由于他的商品没有销路,由于商人不能购买他的下一批商品,而不得不缩减生产或停止生产,这点特别明显的表现在经济危机期间。可见,商业资本的职能和商品资本的职能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不同的只是以前这些职能是由产业资本家作为自己的附带业务来完成,而现在则成为商业资本家的专门业务了。
马克思写道:“商品经营资本不外就是生产家的商品资本,那种商品资本要通过它的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有它在市场上当作商品资本的功能要完成;不过这个功能已经不是当作生产家的附带操作,而是当作特别一种资本家(商品经营者)的专门操作来表现,已经独立分离,成为一种特别投资的业务了。”
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矛盾
商业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增加产业部门的利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只是在它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的限度内才是如此。如果商业资本的数量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比例,那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那时,由于商业机构的臃肿和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将会变得缓慢,一般利润率也会因而降低。进一步说,由于商业资本的独立化,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会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脱节现象会更加严重起来。
商业资本既然和产业资本相独立,因此,产业资本家只要把商品能够卖给商人,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但由于广大劳动群众的购买力相对缩减所引起的商品销售困难的增长,却使得商品不一定能够迅速地由商人手里转到消费者手里。加以商人往往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因此,随着生产的继续增长,流通领域的商品就可能形成庞大的堆积。这样,流通时间就不是缩短,而是延长了,流通资本也不是相对减少,而是增加了。在表面繁荣的掩盖下,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当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必然要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业资本,不外是产业资本的独立化部分。一方面,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实质上就是作为产业资本一部分的商品资本的职能,所以说,商业资本是从属于产业资本,为产业资本服务的。另一方面,商业资本又把这种职能作为自己独立的专属的职能,并作为独立的资本来实现价值增殖,所以说,商业资本又是独立于产业资本之外,有自己的目的,为自身服务的一种资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