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9、资本的本质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09、资本的本质

马克思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资本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生产关系。

从现象形态上看,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品,如原料、劳动工具、生活资料等。这些物品都是劳动创造的,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把这种现象当作本质,说:“作为进行新生产的手段的积累起来的劳动就是资本”。这显然是错误的。

按照这种观点,资本并不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是同生产资料一起出现的,有人类就要有资本,资本永恒存在,不得消失。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揭露被掩盖的本质。

马克思尖锐的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桶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我们知道:只是在十六世纪,美洲大陆发现以后,黑人作为西欧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被运往美洲用来进行奴隶贸易和强迫劳动时,才成为奴隶的。原料、劳动工具、生活资料也同样,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关系下,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

资本是怎样的生产关系呢?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根据这个原理,马克思首先指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这种联系和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和靜止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出发,指出了人类经历过的每一种社会都是某种生产关系的总和,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它必然是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的;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因为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都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和积累起来的,幷且也是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充当进行新生产的要素。也正是由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性质,才能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再转变为资本。

所以,资本只是存在于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构成资本的物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作为剝削雇佣劳动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由此,马克思第一次给资本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指出:“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这说明资本根本不是历来就有,也不能永恒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雇佣劳动制度的消灭,资本也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并不是凭空存在。它存在于一定的物质躯体之内,采取一定的劳动产品形式。但是,在商品生产最高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交换价值。所以,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不仅包括劳动工具和原料等等,而且也包括交换价值。资本不仅是若干物质资料总和,而且是若千商品即若干交换价值的总和。所以无论资本的肉体如何变化,只要它的交換价值表现的生产关系不变,资本就永远是资本。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资本不是物,但又不能同物离开,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资本以劳动力商品为前提

马克思说:“任何资本都是一些商品即交换价值的总和,然而远不是任何一些商品即交换价值的总和都是资本。”商品、交換价值等范畴在资本主义以前早就存在,但不是资本,它之所以转化为资本,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商品和交换价值怎样才成为资本呢?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才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呢?马克思说:“它成为资本,是由于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 即作为一种属于社会一部分的力量, 借交换直接的活的、劳动力而保存下来并增殖起来。除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阶级的存在是资本的必要前提。”资本只有靠剝削雇佣劳动才能增殖。

因此雇佣劳动的存在是资本及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要前提。资本并不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宣扬的那样,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恰恰相反,资本是支配工人,统治工人,剝削工人的力量。“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自己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