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革命青年对于亲人的策略

作者:徐薄古怎么办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革命青年对于亲人的策略

写在前面:看到有一位同志在群里问,如果父母因为学业问题和自己产生了矛盾应该如何解决,我认为群里应该有不少学生同志有这样的疑问,甚至一部分工人同志也面临父母的催婚之类的事,因此打算写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大部分同志来说,都是与父母有矛盾,如果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之类的亲人也是差不多的。

我家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是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的,有时甚至雇工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情感作用的显明的表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样不合乎中国的道理。 ——毛主席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与亲人发生矛盾时,这个问题也是首要的,亲人与我们的矛盾是对抗性的还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这决定了我们对于和亲人之间的矛盾采取怎么样的策略。毛主席就说,在他儿时,他父亲是富农,是封建大家长,是较为落后和反动的,但他母亲是劳动妇女,毛主席对父亲和母亲的策略就不一样的,对于站在劳动人民对立面且是封建大家长的父亲,就是对抗性矛盾,不能轻易让步,但是对于母亲和弟弟,虽然也有不能达成一致的时候,但是他们与毛主席之间的是非对抗性矛盾,对于母亲和弟弟则是以斗争促团结。

无产阶级家庭

如果父母都是工人,与革命青年的立场是一致的,那么与他们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也并不都是先进分子,他们也会受到各种资产阶级思想的灌输,投机思想就是很普遍的一种,有些工人认清了自己无法投机当上工贵、资本家的现实,却对孩子存在幻想,指望他们通过应试教育投机成为资产阶级,从而“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工人阶级出身的青年,对于此类落后思想也是不能让步的,如果真的挖空心思去应试投机,那就被父母的落后思想引导,走上了剥削阶级的道路,走到了工人的反面,革命青年不能反过来被父母的落后思想影响。明确这一点之后,与工人父母的斗争一开始应该是非对抗性的,在斗争的同时也要团结他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他们,比如跟他们讲,这种脱离实践的应试教育学不到什么东西、一些考上了名牌大学的人最后也是当一个普通工人。

但是如果父母的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固执己见,那么人民内部矛盾也可以采取对抗性的形式,当父母采取打骂的手段,和资产阶级学校一起来压迫孩子的时候,就不是温和的讲道理能够解决的,需要与他们进行斗争,尽早脱离他们的掌控,在工人父母不能强迫我们去进行投机活动的时候,与他们的矛盾才可能再次成为非对抗性的,记住“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资产阶级,工人贵族家庭

如果是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父母是资本家或者工贵,那么情况就要复杂的多,虽然他们是血缘上的亲人,但是对于站在无产阶级一边的革命青年来说,他们又是阶级敌人,那么与他们的斗争就不是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了。马克思说“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但是作为具体的人的资本家总是要衰老死去的,他们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资本,所以资产阶级对于自己孩子的态度和无产阶级是完全不一样的。年轻时他们是将孩子当作傀儡,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而在他们年老之后,则会将孩子培养成他们的接班人,成为下一代的资产阶级,继续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剥削和压迫工人。这就是资产阶级的看似温情的家庭背后的实质,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把孩子当作傀儡,如果孩子愿意服从,成为自己的接班人,那就是父慈子孝,如果不愿意,那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资产阶级对于不服从的孩子,是威逼利诱,一方面是压迫,有些父母甚至会动用私刑,比如把孩子囚禁在家并且没收电子设备、断网。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给出一些“恩惠”,比如说给孩子安排一个好工作、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但是革命青年不能在这样的威逼利诱面前低头,如果在能够摆脱旧家庭独立生活之前,就开始妥协了,幻想亲情能够缓和阶级斗争,那就错了,亲不亲阶级分,这种幻想只会让青年陷在旧家庭的掌控中越来越深,最终成为资产阶级家族的傀儡和下一代的接班人、代理人,成为和他们父母一样的资产阶级,站在劳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革命青年要尽可能拒绝他们的“恩惠”,在将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面对他们的压迫,不能被压倒,可以采取绝食、离家出走等方式来反抗。

不过,在脱离旧家庭以后,对待不同的资产阶级父母,也有完全不一样的策略,并不是说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就没有亲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一些资产阶级并不直接压迫无产者,只是间接攫取剩余价值,虽然他们也是阶级敌人,但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他们失掉了资产阶级的地位,也有改造的可能性,比如大学教授之类,这样的父母,还可以和他们保持联系,在未来如果他们不反对革命,不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可以改造的。而对于军官之类直接镇压过无产阶级、手上沾着无产者鲜血的反革命,那就没什么联系的必要,革命胜利以后,这些人是要被枪毙的,也不必为他们觉得可惜,亲不亲阶级分,革命青年能够在将来找到更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亲人,不能恋着旧家庭的亲情不放。

总论

革命者是鲜有不与家庭产生矛盾的,但是与家庭的矛盾,对于有些同志来说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另一些同志看来则是敌我矛盾,与亲人斗争的策略也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亲不亲,阶级分”,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的革命青年,应该考虑到的是全中国的劳动人民,而不仅仅是自己一个小家庭的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