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2、帝国主义垂死挣扎的“反危机措施”加剧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22、帝国主义垂死挣扎的“反危机措施”加剧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危机。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主要趋势是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要国家出面,“调节”、“干预”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 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无比正确性,资产阶级已经黔驴技穷,他们的一切灵丹妙药全部失灵了。相反,他们反危机的结果却使危机更加频繁,更加猛烈,更加不可收拾。帝国主义陷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同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二者交相促进、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之中,以下几种是帝国主义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在财政上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和改革税制,以剌激需求、扩大生产。

垄断资产阶级愈来愈把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作为“反危机”的主要法宝。扩大政府军费支出,增加公共工程投资,国家直接开办企业和举办所谓社会“福利”事业等等,以剌激私人投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些措施虽然暂时对刺激生产、缓和危机有一定作用,但是政府的巨额开支是依靠通货膨胀、举债和增税支撑的,这就不仅进一步削减了劳动群众的购买力,扩大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而且造成了财政金融状况恶化,为更深刻的经济危机准备了条件。

资产阶级不由得供认道:“目前的赤字财政就象暂时控制工资和物价一样是一剂必要的烈性药。我们服这剂烈性药是因为我们需要它,而不是我们喜欢它;随着我们经济成功的战胜了失业,我们将在上瘾之前停止服这剂药。”帝国主义为了应对危机必然要进一步搞赤字财政,“赤字预算”这剂“烈性药”,还得继续服下去,也就是还得沿着这种恶性循环发展下去,直到全面的崩溃,不论帝国主义的经济周期怎样发展,这种趋势总是无法避免的。一切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刺激”经济的办法,终归是加重对劳动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去保证垄断资本集团的高额利润。

目前帝国主义各国政府开支极其庞大,财政赤字越积越多,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资产阶级政府的办法之一是高筑债台,发行公债。美帝国债余额已超过36.2万亿美元,2025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达1.865万亿美元。中修中央及地方政府债务合计规模已超过82.11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全国财政赤字4.06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3.3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英国政府债务总额大致在2.72万亿英镑,2024年英国财政赤字约为1207亿英镑。法国政府债务余额约在3.32万亿欧元,2024年法国财政赤字约为1696亿欧元。

另外,垄断资产阶级还通过“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来刺激投资,中修近年来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化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特别是实行“加速折旧法”,就是使垄断资本家合法逃税,刺激投资的一种方法,折旧提成不纳税,使垄断资本家可以增加利润收入,这种办法虽然在短期内对投资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投资的增长意昧着生产的扩大,这又不可避免地与市场的相对缩小发生更加尖锐的矛盾。

在金融上通过通货膨胀、调整利息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刺激投资。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就可以降低利率,降低利率就可以剌激投资,从而避免或减少危机,因此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就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反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过去通货膨胀的慢性发展,既可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使垄断资产阶级获取厚利,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地剌激经济,真可谓一箭双雕!但是,随着通货膨胀日益加速发展,它就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垄断资产阶级在通货膨胀的飞速发展面前,由高兴已经变成恐惧。

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以控制市场利率,从而影响各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数额。利率提高,使信用紧缩,利率降低,使信用扩张。另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在市场上买卖证券的办法,即“公开市场业务”来控制信贷。抛售证券,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借以减少借贷资本,使信用紧缩;反之,买进证券,使信用扩张。信用扩张,则刺激投资。

近五年中修人民银行为了扩大信贷,刺激经济回升,摆脱危机,曾连续9次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从2020年降准前的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3%,中小金融机构为11%,到2024年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中小型金融机构为6%,小型银行已执行5%的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中修又多次宣布要择时继续降息。

信贷扩张大大超过了生产的增长。中修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4年8月的近250万亿元,增长倍数约为2.07倍。消费金融信贷余额从2014年的4.2万亿元持续上升到2023年末的19.8万亿元,增长倍数约为4.71倍,但是2013—2023年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却仅有5.7%。这种信用政策虽然对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刺激作用,但是这又会扩大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同时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信用扩张,更促成了投机盛行、经济混乱,而利率的降低, 又促进了资本输出、导致黄金外流,从而为货币金融危机和生产过剩危机的并发创造了条件。

在对外贸易上采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等措施,以转嫁危机。

中修和美帝到处打着“援助”的旗号,倾销“剩余”物资,与各国签订的各种“援助”协定,都有苛刻的附带条件,往往会规定要用“援助”贷款购买本国商品,以便为商品输出创造条件。中修通过“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广交会”等,大量倾销商品。而且,还通过“出口补贴”刺激出口,以转嫁经济危机。

与此同时,又用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等措施,限制商品输入,特别是美帝今年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20%的对等关税,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对韩国实施25%的对等关税,对日本实施24%的对等关税,对印尼实施32%的对等关税,对泰国实施36%的对等关税。所有与美国贸易失衡的国家都将面临报复性关税,尤其是汽车制造、医药生产等特定行业将面临额外关税。

扩大出口和限制入口,起了一定的转嫁危机的作用,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帝国主义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经济落后的亚非拉国家的贸易,是在不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使这些国家日益贫困。另外,“出口补贴”的负担也还是要转移到劳动人民身上,这些又都成为新的经济危机更加深刻的因素。

“反危机措施”还有很多,万变不离其宗,它的根本办法是人为地刺激投资、扩大市场、增加生产。其结果必然是加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使其更加贫困化,从而扩大和加剧了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因此,资产阶级总是绞尽脑汁在那里“反危机”,可是事与愿违,危机不仅从未间断,而且更加频繁和深重。资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克服他们自身所造成的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

历史已经宣告了“反危机措施”的破产,今天,面对挥之不去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连垄断资产阶级也不得不承认经济危机是“慢性的癌症”,这是在历史规律面前无可奈何的哀呜!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恩格斯在谈到经济危机时就曾说过:“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帝国主义目前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加强都表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然要对劳动人民加强压榨并对外进行侵略扩张转嫁危机,这必然要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一致反抗,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消灭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的末日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