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15、帝国主义在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和腐朽趋势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是由垄断统治带来的,垄断是帝国主义腐朽性的经济基础。列宁指出:“垄断制, 寡头制,代替了自由趋向的统治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便产生了帝国主义的一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是由垄断引起的,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增强竞争能力,扩大资本积累,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完全服从于谋取更多利润这个狭隘目的,又使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受到限制。这就是说,生产技术的任何改进如果不预示着将会增加利润,资本家是不会采用新技术的。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生产力更加不断遭到破坏。既促进又限制、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的表现形式。但是在自由竞争阶段,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是促进生产技术发展的有力因素,当时还不存在能够人为地阻止技术进步的社会力量。
到了垄断阶段,由于出现了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社会力量即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科学技术的潜力同在生产中运用这种可能性之间的脱节日益增大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同时,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劳动越来越多地脱离生产,而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
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以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变成了阻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是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一种表现以及这种腐朽性的实质所在。
生产技术发展停滞腐朽的总趋势并不排斥一定时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帝国主义阶段生产技术发展的停滞和腐朽趋势,并不意味着生产和技术发展的绝对停止,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个别部门和个别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相当迅速的发展。实际情况是,垄断组织的统治使停滞的趋势同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甚至是使生产力加速发展的趋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正如列宁所指出:“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门,个别资产阶级阶层,个别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 所以说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会不断发生变化,在生产力发展受严重阻碍的总趋势下,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地位下降,有的越来越衰落,也有个别的可能跳跃式地上升。所以在垄断时期,不排除个别时期、个别国家、个别部门的生产技术有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但这不能改变帝国主义国家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总的停滞趋势。
“竞争变为垄断。结果,生产的社会化有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技术发明和改良的过程,也社会化了。”这是垄断统治条件下生产力得以发展、甚至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垄断组织拥有巨额资本,把某种产品甚至多种产品、某一部门甚至几个部门的生产集中掌握在自己手中,控制着科学试验室和研究机构,这就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研究和运用研究成果以及新的生产装备的能力,提供了以垄断前不可能有的速度发展生产技术的可能性。
垄断加剧了竞争,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剧烈竞争迫使垄断资本家不能不谋求生产技术的改进。各个垄断资本集团在竞争中,一方面采用暴力、贿买、讹诈、欺骗等等极其凶狠残忍的手段以打垮对手,另一方面,有时也不能不采用一些革新技术、降低成本等经济手段来挤垮对手。垄断集团对于最大限度利润的追求,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发动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等,都促进着技术的发展,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潜在动力和可能性。
但是,帝国主义阶段生产技术的发展,甚至个别企业、个别部门和个别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迅速发展,并没有改变垄断统治条件下所特有的生产技术发展的停滞和腐朽的总趋势。个别企业、个别部门和个别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局部的、暂时的、畸形的,而且大大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巨大可能性。马克思曾多次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社会劳动创造的生产力为资本家所享有,成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手段,这当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生产技术发展停滞腐朽的主要原因
列宁写道:垄断造成了巨大的生产社会化,“但是人类所达到的这种社会化的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即垄断寡头。这就是说,帝国主义阶段的任何生产技术的进步,都又会反转来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正是腐朽趋向的根源所在,因此,日益腐朽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帝国主义的一个根本特点。
第一,这一腐朽趋势直接表现在人为地阻碍新技术的发明、采用和推广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资本家谋取利润的手段。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得到超额利润。到了垄断阶段,垄断集团依仗其垄断统治地位,可以利用规定垄断价格的办法,可以通过大搞投机、创业以及种种卑鄙残暴的手段,“为所欲为地干一些见不得人的齷龊勾当”,以攫取高额利润,向整个社会征收贡税,而不必非改进生产技术不可。这样,“技术进步、 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列宁说:资本主义的垄断“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既然规定了(虽然是暂时地)垄断价格,那末技术进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垄断资本家不仅可以不必谋求生产技术的改进,而且还极力阻挠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一是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运用,固然会使产品成本降低、产量增加,但是也会使垄断资本家原有的机器设备贬值或者报废,给他们带来无形磨损;二是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会引起同类的更便宜的商品加入竞争,会威胁到他们的垄断地位。垄断资本家往往采取缩减生产的方法来维持垄断价格,榨取垄断高额利润。因此垄断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收买和控制科学技术发明的专利权,自已不使用,也不让别人使用,并采取种种手段阻挠和破坏同自己竞争的企业实行技术革新,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发明,一旦被垄断资本家收买了专利权以后,就被打入冷宫,这样的事例在帝国主义国家是屡见不鲜的。
垄断组织曾经这样供认:“我们收买专利权的基本目的有三: (一) 保存我们现有的、正在加以使用的机器,幷防止其他公司制造它们;(二)阻碍与我们机器性能相同而构造迥异的机器的发明;(三)掌握那些可能使我们的竞争者的机器得以改进的专利权,以便‘把这些专利权搁置起来’,不让这种改进见诸实现。
所以列宁说:资本主义“解决了极复杂的技术问题,但由于千百万人的贫困和无知,由于一小撮百万富翁的笨贪吝,它又阻止了技术改良的实现”。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这种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现象,称之为“文明的野蛮”。
第二,企业经常开工不足和大量经常失业者的存在,是这种腐朽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垄断前,就已经有各种形式的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但是,一般地说,只有在经济危机期间,失业者才大规模增加,生产设备利用率基本上也是在经济危机期间才急剧降低。在垄断阶段,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总危机以后,出现了企业经常开工不足和经常存在大量失业者的现象。这表明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一一生产设备和社会的基本生产力一一劳动力了,它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进入腐朽和没落的阶段。
据各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美帝失业率约为3.6%,失业人口有590万,中修失业率约为5.5%,失业人口有4400万,德国失业率约为5.2%,失业人口有230万,英国失业率约为4.0%,失业人口有140万,法国失业率约为7.5%,失业人口有220万,日本失业率约为2.6%,失业人口300万。当然这些数据肯定是大幅缩水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的比例来推算出各国实际劳动力的数量,结合各国的人口就看到各国失业率的严重情况。
2024年美帝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7.0%,中修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6.4%,德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在75%-77%之间,英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在74%-76%之间,法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在76%-78%之间,日本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在78%-80%之间。这组数据当然也是大幅缩水的,实际上利用率要比这低得多,但这也反应了各国所谓的经济增长不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毕竟只有工农业的生产性领域才直接增加经济体量,而帝国主义则是把巨额的虚拟经济也统计在内才得出生产力增长的结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统治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盲目扩大和市场日益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经常大量失业者的存在,也还由于垄断促进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并在此基础上加速了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至于企业经常开工不足,其中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生产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垄断利润的大小,垄断资本家往往用减产的办法维持垄断价格和高额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腐朽的一种突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