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03、垄断资本家的唯一目的就是榨取和占有最大限度的垄断高额利润
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垄断资本家所要榨取的不是随便的一种利润,不是一般的平均利润,也不是比平均利润稍高一些的超额利润,而是最大限度的垄断高额利润。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虽然在主观愿望上也想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但是由于部门间的竞争,资本的自由周转,利润率总是趋向于平均化,因而各个部门的资本家都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各种商品都只能按照生产价格出卖。
到了垄断阶段,情况不同了。这时,垄断资本家不仅要求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且也有了实现和经常保持高额垄断利润的条件与可能。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基础上,少数巨大企业控制了一个部门绝大部分的生产和销售,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自由转投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垄断资本因而能够操纵商品市场,按照高于生产价格或者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并采取其他各种手段,来攫取比平均利润高得多的垄断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构成不是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而是成本价格加上垄断高额利润。垄断价格一般只由购买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而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所决定的价格无关。垄断企业商品的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或者高于商品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从总体来看,这并没有改变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总额。
马克思指出:“如果剩余价值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在不同生产部门内遇到人为的垄断或自然的垄断的障碍,以致有可能形成一个高于受垄断影响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垄断价格,那末,由商品价值规定的界限也不会因此消失。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 这就是说,垄断价格仍然要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从整个社会来看,商品价格的总和总是同商品价值的总和相等。垄断价格所改变的只是剩余价值在企业间的分配,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使垄断资本家从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价值总额中攫取更大一部分罢了。
垄断高额利润的来源是: 第一,垄断资本家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采用各种血汗劳动制度,提高劳动强度,更多地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通过垄断价格在流通领域进一步掠取了工人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大量的剩余价值和一部分劳动力价值都转化为垄断利润。
第二,垄断资本家通过高价出售他们的商品和低价收购原材料的办法对小生产者进行戏酷的掠夺。特别是通过不断扩大工业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来剥削广大的小农户。这样,垄断资本家把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变为他们的垄断利润。
第三,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以压低的价格收购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零件、部件和原料,从而把这些非垄断企业资本家所剥削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移到他们手里,构成他们的垄断利润。
第四,垄断资本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直接开办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残酷榨取剩余价值。并通过不等价交换,疯狂掠夺这些国家的人民,以大大超过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他们的商品,而以远远低于商品价值的收购价格攫取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和矿产原料,把这些国家人民的血汗转变为他们的垄断利润。
第五,垄断资本家通过国家对垄断企业进行大量军事订货,不断提高军火和其他军需产品的垄断价格,为他们提供军工生产设备和试验研究费用以及给予各种补助等,实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而不利于劳动人民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把国家从劳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大量资金,转变为垄断资本家的垄断利润。
由此可见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高额利润所得到的东西,正是工人、小生产者、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所失去的东西,还有一小部分则是从非垄断的中小资本家那里夺过去的。所以,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和长期趋势来看,垄断价格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价值总和,即没有突破价值规律的界限,只是使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样,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仍然继续发生作用,只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有所不同:在垄断前,它通过平均利润表现出来;在垄断阶段,则主要通过垄断高额利润表现出来。
正如斯大林所说:“用剥削本国大多数居民并使他们破产和贫困的办法,用奴役和不断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的办法,以及用旨在保证最高利润的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本主义利润。”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反映着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扩大与加深。
随着垄断资本的急剧膨胀和垄断统治的加强,垄断资本家攫取的垄断高额利润逐年激增,帝国主义国家贫富两极的尖锐对立这意味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更重,标志着垄断资本家剥削的手段更加毒辣,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