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谈谈科研的两个方向
在科学研究领域,小知识分子们往往认为只能埋头实验室里才能搞科研,只能有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才能搞科研,只能懂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的专家教授们才能搞科研。实际上就把广大群众排除在外了,奉行的还是那条精英路线,专家路线,技术挂帅。
我们决不能走高精尖、大洋全的专家路线,必须走小土好的群众路线。文化大革命时期就冲破了这种旧社会留下的脑力分工带来的职业偏见,才能广泛发动群众的冲天干劲和革命热情。劳动群众一无精密仪器,二没上过大学,三更没有见过实验室,还要参与劳动生产,结果是什么呢?创造了非常多的科学成果,无论是工厂制造、医学、生物学、化学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贴近生产贴近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经验,有书本之外的大本事大道理。当然更在于他们心中想的是革命事业,是为了人民群众,没有条件也能创造条件,把不利也能变为有利。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土法也能变成洋法,小实验也能变成大科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
纵观古外科学史,往往是泥腿子,往往是青年人,往往是奴隶们,才更有创造力,更有想象力,才能创造更多成果,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只有把技术革命和政治挂帅结合起来,只有把土法和洋法结合起来,只有把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结合起来,只有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只有把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文革时期才能迅速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我们现在的条件较他们而言应该幸福多了,就算没有那些精密仪器也能进行科学研究,而且应该有更多成就才是,一般研究也不是那么依赖先进仪器。当然并不是说仪器不重要了,尤其是有些尖端领域更离不开仪器,但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问题,是科研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许多人都看过我爱发明,虽然是中修拍的,但是这里面大多数不也是工农发明家吗? 有的人是个人兴趣想搞科研,想着舒舒服服待在实验室里面埋头科研,可以圆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是想毕业当个脑力劳动者坐在办公室,舒舒服服吹空调看电脑。其实这也是投机思想的表现,是歧视群众,害怕劳动的高高在上的小知识分子的固有思想。
而且他们都认为这里不存在压迫别人,都是靠本事吃饭。难道真的没有压迫吗?脑力劳动者的工资、科学研究的经费不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吗? 脑力劳动者提供的管理办法、科研人员创造的先进机器不都是变为剥削群众的先进生产力吗?不正是列宁所说的榨取血汗的科学制度吗? 他们往往看到了群众的痛苦,有部分甚至自己也处于家庭或学校的压迫,因此带有同情革命同情群众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逃避,把自己埋起来装作看不见,或是躲在实验室里,或是躲在办公室里。可是这里不是象牙塔,也不是世外桃源,不是武陵人不知魏晋。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规律就是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科研也不能例外,阶层地位越高,利益越大,竞争越激烈,脑力劳动者之间更是如此。劳动力是相对过剩的,脑力劳动者和科研人员也是如此。无论是科研或脑力劳动者归根到底都是为生产服务,为资本家服务的。如果不能为学阀和资本家带来丰厚利润,那就要被踢走,大门外最不缺的就是人,尽管你多读了几年书。经济繁荣期也免不了上级压迫和人情世故,勾心斗角相互算计,职业潜规则更是不甚繁多,危机时只能被抛进无产者的队伍。
现在的中修社会更是如此,经济危机如此严重,中小资本家大量破产,私人垄断资本也被迫资产重组,虽然他们不会直接沦为无产者,但是依靠这些资本家过活的小知识分子们和脑力劳动者们怎么办呢?皮将不存,毛之焉附?出路何在,唯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