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多国胜利论和一国胜利论

作者:山村新人哲学科学社会主义
🕒 Published at:
导师语录


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多国胜利论和一国胜利论

为什么马克思提出了多国胜利论,列宁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呢?我们必须要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物质基础来进行分析。

马克思的多国胜利论

第一,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差异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相似性使得各国无产阶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共性,革命条件也较为相似,为多国同时发生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二,欧洲各国资产阶级为维护统治,结成神圣联盟到处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沙皇这一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大堡垒。单独一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容易遭到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绞杀,只有多国同时革命,才能分散资产阶级力量,使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增加。

第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容易波及他国,这会同时激化各国的阶级矛盾,为多国无产阶级同时发动革命创造条件。

第四,资本主义尽管已经出现多起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整体上还处于上升时期,特别是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强化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力量,世界领土还未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难以独自推翻强大的资产阶级统治。只有多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才有可能突破资产阶级的防线,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五,马克思主义直到七十年代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才取得主导地位,在此之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存在着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工联主义、伯恩斯坦主义等机会主义,这无疑分散了无产阶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取得主导地位后,为多国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统一的思想基础,使得多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革命成为可能,也为多国胜利论的提出和实践创造了思想条件。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而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情况就发生改变了,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和帝国主义三大矛盾的尖锐化,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帝国主义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总危机。

第一、世界已被各帝国主义集团瓜分完毕,世界上不再有‘自由的’、未被占据的土地了,为了占据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扩展势力,必须用武力从别国夺取这些土地。

第二、技术的空前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的日趋均衡,使一些国家可能幷易于跳过另一些国家,使不很强盛但在迅速发展的国家可能幷易于排挤比较强盛的国家。

第三、各个帝国主义集团间势力范围的旧的划分常常和世界市场上新的力量对比发生冲突,为了在势力范围的旧的划分和新的力量对比之间求得‘平衡’,必须用帝国主义战争来周期性地重分世界。”在帝国主义时期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各国、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帝国主义国家和集团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又要掀起战爭,这又必然削弱世界资本主义战线,从而使个别国家无产阶级可能突破这条战线,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获得胜利。

当然我们也承认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别到了帝国主义时期无疑是在缩小,这也在于帝国主义的寄生腐朽性加强了,越来越多把资本用于输出而不是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经济停滞,而且落后国家在加速自己的发展并和先进国家取得均衡,因此,一些国家为超过另一些国家而进行的斗争便尖锐起来。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差别的缩小,正是帝国主义时期发展不平衡作用可能加强的背景和基础,才会有老牌帝国主义的衰落和后起帝国主义的兴起。

而当时俄国的状况,内有尖锐的阶级矛盾、落后的经济状况与腐朽的沙皇统治,外有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依赖、对殖民地的压迫、到处镇压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战争中受到重创等,使其成为了帝国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这一光辉理论。而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论正是否认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反对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大毒草。

由此可见,无论是多国胜利论还是一国胜利论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多国胜利论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和资产阶级反动联盟的客观情况的,是绝对正确的即绝对真理,但是又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对于帝国主义时代又是不适用的,也是相对真理。一国胜利论是正确反应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是绝对正确的即绝对真理,但是又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对于无阶级社会又是不适应的,所以说又是相对真理。

而绝不是那些修正主义宣传的一国胜利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多国胜利论是谬论被列宁推翻了,这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而不是割裂对立的,一国胜利论也离不开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的支持,否则也不可能实现一国推翻资本主义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在机会主义对这两个革命理论的歪曲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也希望通过对两个理论的具体分析,能够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免得上机会主义的当。

当然我们现在仍然是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根本原理是完全适用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点可以从各帝国主义国家gdp发展速度上看出这种差距是更大了,近十年来中修平均增速约6%以上,美帝平均增长率约为2.8%,法国经济平均增速在1.5% - 2%之间,德国经济平均增速在1% - 2%之间,英国经济平均增速为1.5%。日本经济平均增速在1%以下。当然现在所谓的gdp并不能完全反应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是掺水造假的,实际数据肯定比这要低得多,因为他们把那些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服务业和虚拟资本都算进去了。

虽然世界领土已经被分割完了,但是在各帝国主义之间,这种分割是极不平衡的。美帝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它霸占的殖民地最多,但是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俄英进一步下降,德日法的短暂复苏,尤其是中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复辟,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的分割不平衡便与列强之间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矛盾。后起的中修要求得到更多的殖民地,然而世界上无主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只能从衰落了的帝国主义手中去抢夺殖民地,这就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是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 这无疑会加剧革命的形势,增强革命的力量,现在沙皇俄国就是帝国主义薄弱链条之一,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不得不发起了侵略乌克兰的帝国主义战争,占领了乌克兰大量领土,掠夺了巨额财富,这只能是暂时延缓他的寿命,无疑又会加剧了和西欧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和殖民地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