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所谓的圣库制度是剥削还是按需分配?
如果是为了革命组织,缴纳革命资金是无可厚非的,结果他们要求全部上缴 我想问为什么不能全部上交
因为这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表面上说什么这是按需分配,实际上上交的资金来源是参与上交的融工分子出卖劳动力取得的,是被资本家剥削后的劳动力价值。这种劳动力价值的取得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上的资产阶级法权,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的同时,极力压迫提高劳动强度和压低工人的工资水平,迫使无产阶级彼此之间进行竞争关系。
这样,工人的工资的取得除了是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以外,还是与其他工人竞争中实现的。因而,提供不同劳动成果的工人的工资水平还存在差别,这也是一种被资本家剥削后的,工资收入在形式上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而烽火的所谓圣库制度,则否认了不同成员提供给资本家的劳动力商品所取得的不同的工资收入,他要求成员将不平等的工资收入全部上缴,来消除成员彼此之间在出卖劳动力后取得消费基金的差别。这样,由于参与上交的成员的工资尽管在上交前存在差别,但在这种无偿上交以后就实现了绝对的平均主义。大家既然没有任何的私有财产了,没有任何的私有生活资料了,那么名义上就是平等的。如果谁需要各种生活资料,有圣库出资购买,以满足各个人的生活需要。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所谓的按需分配了,然而按需分配的生活资料并不是有工资上交后实现的,而是由社会统一有计划的生产以后,人民群众无偿的向社会奉献个人的劳动,奉献的目的不再是商品关系下实现等价劳动取得等价商品,而是出于劳动作为了人的第一需要和劳动成为了贡献社会的根本途径,因而劳动者付出劳动不再为了取得交换。同时,由社会成员制造出来了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社会其他成员也会向付出了奉献和劳动的成员贡献和服务,在这种人民群众相互付出的分配关系下才实现了按需分配。可是,所谓的圣库制度的生活资料来源和共产主义下的按需分配是截然不同的,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社会成员的无偿付出下,根据个人的需要取得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然而,烽火组织的圣库制度却不是这样的,这个所谓的圣库制度的生活资料的来源,并不是来自于社会的无偿提供也不是社会的互帮互助,而是来自于他们的成员和工人在竞争中被资本家剥削后的工资收入,这笔工资收入的创造本身就是根据等价交换实现的,是根据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取得的生活资料,是受到了社会剥削的产物。他们付出劳动是为了取得工资,也与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下的劳动目的不同——是为了向社会做贡献——除非十月烽火之流承认自己给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也是给社会做贡献。
既然,圣库制度的所谓按需分配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无论是来源和劳动者的目的都不相同。那么依靠成员的发挥共产主义觉悟,无偿将他们不平等的工资收入上交以取得名义上的平等,那么将自己比作社会本身的烽火本人对这笔货币代表的生活资料的分配,却是根据了不同成员的生活需要实现分配。有的人吃的多一些,有的人吃的少一些,不同成员的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取得工资提供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之间是不等价,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提供较多的劳动力的成员要无偿的调拨他的生活资料,给那些需要更多的生活资料却无法创造出相应的消费基金的成员。
这样,圣库制度标榜的按需分配就名存实亡了,劳动力付出的落后成员就要无偿的占有劳动力付出的先进成员的一部分,而先进成员的劳动力代表的生活资料数量就无偿的在圣库制度的名义下被划分到了落后成员的名下。如此,付出的多却需要的少的成员沦为了那些付出的少却需要的多的成员无偿提供生活资料的奴隶了,在小小的一个组织里面靠着圣库制度标榜为“按需分配”的制度下,一部分成员无偿占有另外一部分成为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剥削关系也就产生了,至于被剥削的成员的剩余劳动是被资本家剥削走了。烽火的圣库制度就沦为了一部分成员剥削一部分成员已经被资本家剥削走了的剩余劳动,剩下的代表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资本家剥削的是这些成员的共同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烽火的圣库制度则是剥削了成员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个人消费基金的一部分。
烽火和资本家便在剥削成员上达成了统一的共识。